「分手」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里算是非常高频了。它像天幕边缘幽幽泛上血红色的迷雾,悬挂在清冷寂静的夜色里。它像野兽仰着头在对陨月咆哮,然而没有一点星辰的痕迹飘零而落。
分手,让我们变得如此之丧。宛如一颗明亮的星星因为没有了他的注视,从此失去了闪耀的光芒,甚至自由落体。
在分手的背后,我们感受到了一系列的情绪反应,有愤怒,有羞耻,有辱骂,有责怪,有怨气。分手这件事情,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不被爱”,“被抛弃”,“不够好”的低价值表现。所以,今天我想来谈谈关于分手背后的真相。
在讲真相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亲密关系」这个词。亲密不指是爱人,也是父母、同事、兄弟姐妹、朋友等等你希望进入亲密关系的人。我们生活在宇宙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开展一段关系是非常自然而正常的事情。你邀请他来你的内心做客,一起来建设你们的关系,这种亲密感使你体验了喜悦、狂喜和极乐。一旦关系决绝,所谓「分手」,你的内心就会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
爱的开始,分手的结束,空留下你一个人来面对这残局。我能真切的体会到你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悲痛欲绝,你全身上下的每个细胞都透露着丧。在丧的情绪里,我们的主观意识就会认为:分手=不被爱+被抛弃+不够好。
“你和我分手,不就是不爱我了!”
“我被抛弃了,好难受。”
“他又有了新的爱人,我真的没有那个人好吗?”
分手了,你就什么都不是了。你在这段关系外,继续折磨自己,甚至继续忍受对方在精神上的忽略和虐待。你在关系里如此可怜又可悲,你呐喊着:《好难过,为什么你就不能爱我?》,(我曾在这篇文章里具体讲过,此处不再细谈~)怎一个「丧」字了得?莫名其妙,就是很丧。其实这种丧的根源来自我们的低价值感。
低价值感的人,往往生活在一个恐慌的世界里,无论外面多么阳光明媚,在你心里是感受不到的。在关系里,你怀揣着一颗不安的心,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对方“爱”我吗?
在每一次的试探里,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你如履薄冰的走在关系的边缘。试图通过努力学习、工作;委屈自己,竭尽全力地讨好每一个人来维持关系。你不愿意看到不完美,也接受不了自己不完美,你不懂拒绝别人,也接受不了别人的拒绝,因而你活得更加拧巴和敏感。
虽然你名牌穿在身也能在对方不经意间的一个漠视眼神,瞬间让“外表光鲜亮丽的你”“打回原型”。那个自卑,糟糕,不被肯定,不被爱的主观意识再次出现。这些还不够,你还害怕被无视,害怕被冷落,最害怕被对方否定和抛弃。因为一旦被对方否定,预示着关系破裂,你就会觉得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缺点,一无是处,从怀疑变成了嫌弃、再变成了悲痛、无力,最后彻底掉入低价值感的深渊。
那么,低价值感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最核心的关于自我的认知,来源于最早期的关系——母婴关系。在这个生命计划出生的时候,他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认知体系懵然开始。
当妈妈爱我时,我体验的就是最好的感觉;当妈妈嫌弃我时,我体验的就是不够好的感觉;当妈妈离开我时,我体验的就是被抛弃的感觉。这些我们从妈妈那里获取的初次感觉伴随着我们走入自己的生命长河里,为生命制定了「一些规则」,即自我认知。
这种认知不被看见就会形成信念,信念就形成了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在关系里我们的招数只有这些「固有思维模式」。这种信念如果不被看见、接纳和翻转,我们就会一次次走入无限悲哀的死循环。
也就是说在年幼的时候,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的客体关系中,孩子没有从母亲那里确认自己是被爱的,是足够好的,那么这份巨大的匮乏和对于自我不确定感就会蔓延到这个人的人生中,蔓延到她所有的关系里,直至关系的全然崩塌,严重的会结束这痛苦的生命。
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上,穷其一生都在追随“妈妈的爱”。没有办法否认,我们一生都在渴望着“妈妈的爱”。你可能听到了这个观点会觉得很荒诞,但客观存在就是如此。
不管你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多么优秀,只要你是一个低价值感的人,那这种低价值就会一直包裹着我们。从与妈妈建立关系的幼年期,实际上我们就开始了低价值产生的旅程。在我的来访者里,谈恋爱极度挑剔,她的恋情从来没有超过1个月,最恐怖的分手是2天。
在不断的挖掘里,我发现了她的童年里得到的接纳和抱持的爱很少,甚至从未被肯定过。她的内心非常匮乏,被极度的不安全感充满。她渴望关系,又害怕受伤。这导致她在35岁这个年龄被社会压迫的晚婚年龄里,活得压抑又窒息。
这里我解释一下「抱持」:婴儿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是被抱持或被放在地上的感觉。离开了子宫中安全而且紧密的保护,婴儿落到了广阔的空间中。在这个空间中,摔落在地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被抱持的体验是感到“双臂环绕”的体验。
在温尼科特关于“足够好”的母亲所必需的条件的观点中,抱持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婴儿最需要的是一个充分的“抱持环境”,一个能够使他们自身内在潜能的出现成为可能的环境。这是关系背景中最基本的部分,在这部分中,心理的成长逐渐展开。抱持的结果是婴儿逐渐可以承担他(她)的抚养者的部分功能,成为一个“生活在一起”的分离的独立个体。
“抱持”的母亲依靠直觉安排环境,使婴儿有一个充分的体验空间,而不让需求、情感或刺激过于大量或过于频繁地出现。抱持的结果会产生这样一个婴儿:既被充分地喂养又感到很真实。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说,这样的婴儿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婴儿要作为个体而存在必须被充分地抱持。我们理想状态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这样,但是我们的妈妈也经历了她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塑造」,她把一些「爱的误会」带给了你。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展的进行,你与妈妈关系的体验形成了一个安全的圈,这个圈会扩大,也会影响着你与圈外的关系。
成年人的拉扯和抑郁,也就由此而生。生活里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历优异,身价不菲的人仍然无法承受“被抛弃”、“不够好”、“不被爱”。
每当低价值观、缺乏安全感、内心匮乏的人陷入一种巨大的漩涡,那种糟糕感就出来啦——“我自己是如此糟糕”。言外之意,你不能相信你是个有价值,值得被爱,值得被呵护,值得被关注的人。
同时,低价值感的人心中还会隐隐的有这样一个公式:“大家都喜欢我,都肯定我,所以大家不会离开我。大家不喜欢我,就会离开我。离开我就是因为我不够好。因为我不够好,所以大家抛弃了我。因为被抛弃,让我觉得自己更加不被爱了。”
越是不被爱,越是渴望爱。越是渴望爱,越是要索取,越是要索取,越是会离开。最后又回到了上面的公式里,一次又一次的你跳入了自己设置的巨大漩涡里。我们如此脆弱,还有救赎自己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接下来,文章的干货来袭了~准备小本本了吗?)
那么,成年后的我们该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你有两种办法可以拯救自己:
第一,找到一位可爱的心理咨询师,把自己交给她。
第二,自我救赎,关闭外界所有的声音,一切向自己的内心看。
1)你要明确一个身份——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2)你要扮演一个角色——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了解自己的侦探。
3)你要充当一个天使——你是这个世界上充满爱的灵魂。
抓住每一次机会,夸赞自己,肯定自己吧。(但也要注意遵照客观存在,合情合理哈)比如,早上起来对自己说,“哇,又被自己帅(美)醒了”,“oh~ 我真是一个绝世美女或帅哥”。(严肃哈,我是认真的~)你要多点时间发现自己独处的最佳方式和取悦自己的最佳举动。
同此同时,你要非常明确你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你做的事情中,而是体现在「你」这个存在里。不管你是慵懒的躺着,还是出去健身跑步,看书旅行,亦或者逛街,深夜发呆。在这一刻,虽然看起来你并没有「创造价值」,但是你在滋养你自己。而「你」这个人,「你的存在」在你的价值体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位置。
在关系里,你的存在对于你身边的父母,爱人,朋友,同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如果你没有一个特别需要你的人,那么你的存在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样是有价值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系。你在那里,就是价值。
亲爱的,你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不需要别人的关注,更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它。这里,我想要告诉你:小傻瓜,你的价值不取决与他人的评价。为什么呢?因为客观来说,你的认知体系一直都在变化,是不稳定的。他人对你的评论本来就是非常主观意识的片面结论啊。他在你的身上又没有装检测仪,当然不会全面认识和了解你。今天你喜欢吃凤梨,明天你就喜欢吃苹果了。你看,你自己不是每天都在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吗?所以,别被他人的流言蜚语扰乱了「你内心的坚定不移」。
那个被分手的你,那个被抛弃的你,那个低价值感爆棚的你,那个遭遇痛苦的你,那个感到害怕的你,亲爱的你,我真挚的恳求你张开你的双臂——因为我想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寂静阴森的漆黑夜晚,当外面的风阴冷的嚎叫着,你的耳畔时不时可以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在每一个失眠难熬的午夜时分,你独自一人呆在那里,房间里寂静的可怕,仿佛黑暗要吞噬一切。
温暖而有力量的我,试图通过双臂拥抱你,让你不再陷入失望绝望的漫长悲哀里。从今往后,请你不必恐慌,有我在你身边的每一天,黎明马上就会来临。因为我知道,孤独而劳累的成年人更需要「抱持」。生而为人,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