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招聘网站的论坛上被邀请回答一个问题,问题是要不要录用简历造假但有能力的人。
我看到这个题目第一个想法是不录用。题下有八九十个回答,回答会录用的人占总数的95%。很多现身说法的人,说自己本来一年工作经验,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有,写成三年多的经验后就接到很多电话。有人说自己是实习生,只能拿1000多的薪资,工作经验写成一两年后就找到了8000的工作。还有很多人说,本来一开始对简历造假是排斥的,但是看到身边造假的人得到很多好处,也造了假。
挨个看了所有的回答,那些赞成简历造假的人现身说的法,都让我一开始坚定说不录用的观点开始动摇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说谎是不好的,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所以看到造假,每个人第一反应都是这种行为不好。可是造假的成本好低啊,尤其是简历造假。造假成功,既能得到面试机会,又能让自己的薪资成倍上翻。造假不成功,也顶多是被企业识破不录用而已。
不造假的无人问津和造假后身价倍增,显然后者诱惑太大了,大到让人想要放弃最终坚持的诚实,大到让人想要做自己曾经觉得不要做的事情。
记得曾经还看过一个问题,一个穷苦的大学女孩说家庭做生意失败,欠债二十多万,母亲每天都在埋怨父亲还时不时的闹自杀。于是她利用课余时间去茶馆做兼职,看到有女孩被来茶馆喝茶的客人包养,客人每年给被包养的女孩二十万。二十万呢,只要做一年二奶,就能拿到二十万,就能还了家里欠债,母亲就不会那么不开心不会想要自杀。穷苦的女孩心动了,她反复的思考自己要不要也走这条路。二十万,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挣到呢。老老实实的工作和做二奶,显然后者的诱惑太大了,大到让人想要放弃原先坚持的清高,大到让人只看到二十万而看不到二十万意味着什么。
后来这个女孩离开了茶馆,因为她知道自己再留在这个茶馆里,第一次可以说服自己,第二次第三次呢?面对诱惑,能做到铁面如山拒绝的人寥寥无几。第一次被撬动一点点,第二次再被撬动一点点,直到最后,投身到诱惑里。
那些现身说法说自己简历造假的人,也无不是在一次次看到身边的人简历造假获得好处开始慢慢动心,投身到简历造假的过程中。这既是两股力量的拉扯,又是一个循环链。就像世界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造假者,一个阵营是不造假者。最开始不造假者是鄙视造假这种行为的,但是当不造假者看到造假者得到了面试机会拿到了高薪而自己明明比造假者好却什么都不如意时,不造假开始放弃自己原先的坚持,变成了下个不造假者眼中的造假者,成了下个不造假者鄙视的对象,也成了下个不造假放弃坚持效仿的对象。
还记得去年中秋阿里“月饼门”事件,两个程序员写了个小程序抢公司的福利月饼,结果以违背公司价值观的原因被开除。当时这个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很多人都觉得阿里的HR好作啊,仅仅是抢个月饼的事情,为什么就要被开除呢。
价值观是什么,于公司而言,价值观就是一群人行为的指导。如果价值观是客户至上,那么任何轻视客户不尊重客户的行为都是被杜绝的。如果价值观是诚实公平,那么任何投机取巧违反公平的事情都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公司的价值观确立,它就是不能被质疑的,它不能今天提倡诚实公平,明天可以对投机取巧触犯公平的行为给予宽容。这样的价值观是没有任何说服力可言的。
那么回归到个人,个人的价值观同样是一个人行事的尺度。它会允许你去做某些事情而坚决拒绝某些事情,哪怕拒绝的事情诱惑很大。
人的自我感觉通常会很良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自拍时挤眼嘟嘴的人明明丑到让人窒息还总觉得自己美得不可方物。有些人总觉得虽然我简历造假,但我能力很好啊。我只是简历造了点假,造假也是因为大家都造假我迫不得已而已,而且我仅仅是简历造假其实我是一个很诚实的人,从简历造假来推断一个人不诚实太武断了。能这么理智气壮为自己造假辩护的人,都挺让人惊讶的。
我知道自己面对诱惑会动摇,不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投入诱惑的怀抱。
我知道那些拒绝诱惑的人会一段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过得并没有那么如意。
但我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那么一些人,面对诱惑,选择自己最初坚持的价值观,不会因为别人造假而造假。我想要努力成为那么一些人。
最后,作为HR,面对简历造假的人,我会给老板和用人部门的建议是——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