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凡凡,六月第一本《别独自用餐》由我来为大家拆解。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思想篇、技巧篇、把交情有浅变深、数字时代的联系、付出就有回报。
今天拆解第三部分———把交情由浅变深
关键词:互赢
1、切入点—健康、财富、孩子
“世界上有三种东西可以让人们的友情变得深厚,他们是健康、财富和孩子。”
这个话题很大在这里我想引入一个词“最小必要”。在确定一个目标之后,选择一个最小的细微的点为切入点,把它做好就能成就最大必要性。
在我们家,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现在,爸爸妈妈每天晚上睡前都必做的一件事情是洗脚。这件事情很小却一直影响这我,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要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脚,尽管现在把回家先看娃作业排在了前边,但是仍坚持睡前洗脚的习惯,那一天要是没洗就会难受有时候睡一觉洗个脚再继续睡。
这为我日后有韧性奠定了30多年的基础。至今如果说我要跑步坚持一个月,我就能做到。如果我说出要拆书,即便再忙再困,也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说了要完成49天的正念练习打卡,第49天前我一定能完成所有打卡(包括补卡,每天都在练习但不一定时时刻刻都能记录)。在这过程中尽管有时候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理想,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完成再完美。这次拆书明显感觉比上次思路清晰很多。
再说一个有关我孩子读书的例子我们家孩子不爱读书,但是喜欢听书于是我就每天晚上会给她读一点书就这一件事情,坚持了将近有两个月,就在最近这几天,我慢慢发现孩子的听觉比以前好很多,理解力,习题的解答上都有所改善。
起初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读书给他听,可是他最近的变化是我没想到,现在才发现的。这里的底层逻辑是:从兴趣入手→听觉锻炼→理解力提升→带动自信心增强(从而产生蝴蝶效应)。
讲这么多是想说健康、财富、孩子可以让我们的社交有话可谈,那么找到这三种东西中最小必要事件,可以让关系由浅变深。
2、核心思想—互惠互利
前不久,某地一个单位发生了这样一则事件有一个员工因为看不惯某个主管管理严格为人苛刻的作风,所以写了一封举报信,举报信的心点是“团队请假难,请不到假”。调查结果是:“主管按规章制度批假,举报不实”。反而让大领导觉得此员工无视规章制度,不服管教的印象。觉得这名主管能力不行管不了自己的员工。
显然这起事件当事人双输。
输在哪里?
输在起点太过猛烈。
如何双赢对双方都有利?
温和开场,妥善收场。
说小了员工关系是这样,说大了人际关系亦如此。尤其是商场没有永恒的友谊,但有永恒的利益,只有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才能广交善友,持续发展。
3、关键点—不断联系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T9SQEYSrMg4eU5nH.jpg!thumbnail这是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的图片,起因很简单,他想给她家孩子拉票,但是又不好意思在同学群里发这个消息,原因是平时在群里不说话,所以不好意思开口。
内心他觉得大家不会投票,原因是平时都不联系的人,这会需要帮助了想起同学了。
一般情况下群里同学不会这么想,但如果真这样想或者不予理会也很正常。毕竟关系是需要经营,需要联系的。而且如果那个人是你想要结识的更是要不断联系,那怕是刷脸蹭个教书也很有必要。不要等到用这个人的时候才去联系关系那就晚了。就如我的朋友想让同学拉票又不好意思在群里说,这也提了个醒,多在群里发言,每一次发言都是自己形象的展示,也是个别人建立关系的谈资。
4、学会借力
记得去年报考《家庭教育规划师》后有一项作业是举办一场《案例研讨会》并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业。
尽管流程细节都滚瓜烂熟了,毕竟第一次还是有点不太踏实,担心的点在于:研讨会上会不会没有人发言,冷场怎么办?别人抛的问题自己能不能接住。会不会太拘于形式而缺少内容。当时想了很多。
后来想到了七月老师拿起电话:“亲爱的我我办一场案例研讨会,内容是××想邀请你以特邀嘉宾的身份来做我们这场研讨会的点评管,时间是××,你可以来吗?”
七月老师很爽快:“我那个点正好有时间可以。”
然后我又问自己准备好了吗?
答案是:好了
如果七月老师临时有事没来呢?
答案是:今天的主场是我,我Ok!
最终研讨会进行的很顺利,大家热情也很高,讨论的很积极。我深知这与七月老师的加入密不可分。也借此感谢七月老师精准的点评以及专业能力拉高了此次会议的水准。当然我也不赖()且收获最大的是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借力使力不费力。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i6TJfmvNdNqWrAIo.jpg!thumbnail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本章节还有哪些点有触动到你欢迎您的分享,谢谢大家。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