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质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者的学习与知识是在有内在必然性的某种“情境脉络”(real- ife situation)之下加以创造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特色可以归纳为下几点:
如同儿童个人世界的关联。学习者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
→学习风格与能力、动机、感情等等,是千差万别的。
→ 知识是建构的。所谓学习,是建构知识、意义与理解的建构式的过
程。
→重视合作与沟通的过程。学习是在积极的人与人的交互作用过程之中进行的。
→重视超越了学校的学习活动的价值,学习是情境化认知的连续性与情境依存性。
→ 所谓学习,基本上是一种自然过程。
事实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我们提出了如何培养“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的课题,亦即寻求这样的“学习”:基于体验与活动的关注学习者内在的兴趣爱好的学习,以及关注学习者的整体的成长与发展为轴心的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随着“学习观”的转换,接踵而来的话题就是“教育评价观”的转换。这是因为,要发展每一个学习者的经验,创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就得洞察“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借以判断哪些是有意义的或有价值的经验。然而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把学习者简单化地“等级化” “分数化”,这种狭隘评价方式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评价方式。
二、教育评价观的转换与档案袋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评价的发展动向:
从 到
重视结果 过程评价
个别技能 整合的技能
个别事实 运用知识
纸笔试题 真实课题
非情境化课题 情境化课题
一种正解 多种正解
公认标尺 无公认标尺
个体 小组
教学之后 教学过程
反馈少 深思熟虑的反馈
测验“目标” 实作测验
标准测验 非正式测验
外部评价 学习者自我评价
单一评价 多元评价
偶发评价 连续评价
终结性评价 循环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方式着力于收集显示某一学习领域里学习者的努力与进步的作品,调査每一个学习者获得的经验,及其疑问和兴趣,探究的各个时段的学习过程,通过编制成“成长档案”,来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档案袋评价的档案可以分三类:一学习档案是学习者用档案,可以明示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在的脉络和学习的轨迹,是学习者自身的东西,构成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资料,二是教师用档案,加何培育学习者的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材、素材,班级学生的资料与摘录,自我评价的资料;三是共同档案,记载有关每一个学习者的老师、同伴、社区人士、家长的思考与愿望。通过相关人员共同制作的共同档案将成为激励学习的场所,信息交换的场所,也就成为维护和推进学习网络的媒介。
档案袋评价的实施主要有如下七个要件(主要成分):确立明确的评价目的、内容、主题,保障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发展清晰明确的说明或是使用指南,选择广泛多样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样本;依据所收集的作品样本的性质归类存放;师生合作明确评判作品质量的标准;在教师指导下总体地或是分项目地评价作品;举办作品交流会;鼓励家长参与评价的过程档案袋评价往往着力于学习者“核心技能”的考察。
三、档案袋评价与“7P模式”
近年来发达国家发展的种种质性评价的评价技术,诸如 “7P模式”其基本精神都是相通的:
“档案袋评价”( portfolio assessment)——书面案例中所保存的学习者的作品、评价卡、收集的资料、作为活动记录的照片和记录等等,根据这些资料,师生围绕学习成果展开对话。
“剖面评价”( profile assessment)——根据各个单元所要培养的能力,而准备若于项目作答并加以评分,其结果用剖面图显示,由长短的直线或起伏的折线,显示个体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可看出个体本人在各种能力上的差异。
“实做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主要运用观察法,评价演技、实验、观察、讨论、发表之类学习者的具体活动(实作)的评价。
“过程评价”( process assessment)——同其他评价方法密切相关。
“产品评价”(produce assessment)——围绕学习者的“最终成果”一作文、报告、劳作、模型、绘画、雕刻、CD和网页、乃至烹任和建筑作品的评价。
“项目评价”( project assessment)——以综合性主题为中心,就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状况进行的自我评价的方法。
“品格评价”( personality assessment)——以年表形式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不同视点加以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