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实修者,昨日遇到的问题是再平常不过了。
修行如同在刀锋上行走,不落两边是何其难也!
而我的福报是今生幸遇世尊和上师大喇嘛,
上师大喇嘛的开示如同甘露,如同明灯。
愿天下同修都能够分享得到此福报 🙏🙏🙏
提问:尽管上师大喇嘛很多很多次开示与我,包括周日还在不厌其烦的开导我,但每次坐上的散乱,尤其是下坐前还仍然发生的散乱,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重击。今早禅修1小时55分,晚上禅修1小时45分,昏昧的、散乱的禅坐,如果能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透彻清明”,我都会很欢愉了!悲剧的是,在理上知道没有什么恒常抓取的、一切都是无常幻化而不可得的,但喜爱干净的人,知道世间染净并存,可一旦被染污还是很厌恶,所以,在行上,就是接受不了。啥时才能体证到五蕴空、烦恼尽呢?并且在还活着的时候,可以做到在三昧当中应世呢?
回答:首先,能始终坚持早晚各一座,且都持续在一个半小时以上,这就很不容易了,也值得肯定。一方面,这说明,心虽然散乱,但禅修还处在持续精进的状态里。换句话说,心的散乱,相比于前一段时间的高峰状态来说,肯定是存在的。但同时,客观来说,却不会像你的主观体验那么强烈——那样就很难坐那么久坐下来了。而你依然还在每日禅坐下来,这就真的很值得肯定了。
另一方面,在现代人常常显得复杂混乱的生活节奏里,你能够留出早晚共近四小时的时间,去禅修打坐,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既要肯定自己的精进,也可以因生存、生活等等琐碎事务,没有把自己的所有的时间都占据掉,而对这轮回里来之不易的能去长时间禅坐修行的因缘,给予珍惜和肯定。我们学习佛法的过程中,经常提到“因缘具足”有多么不容易,这种不容易,实际上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不可触碰的事物。它恰恰就反应在这日常修习的细节里呀。
其次,修行的过程,不是一条笔直的通天大路,而是会有迂回曲折的状态出现的。难以接受,是因为隐微的想蕴好恶评判已经在作用了。所以,可以从意识上先来转化,不要把这个过程当做坏事,不要把它当做挫折。转念来看,高峰期告诉我们,超越是可能的;而低落状态则帮助我们把那些可能诱导心走向沉沦的部分呈现出来,经历这个过程,而不被它左右,不被它所限制,那么心就又精进了一步,完成了一小轮的新的突破和转化。
所以,出现低落状态,也可以是转化心识现行惯性的机会,也可以是改变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知不觉”地“本能”地现行惯性的机会。
再者,修行不是靠在理论上说服自己来完成的,对理解的深入理解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悟。同时再结合座上禅修,那些所谓的“理”才会变成切实的真切的经验。所以,遇到低落阶段,也不需要急着说服自己,怎么想才是对的——这种说服本身会给心带来压力,甚至可能引发叛逆的反弹。所以,压迫是不必要的。事实上,它与修行无关,恰恰相反,这种压迫正是我执(实执)的反应。
因此,要注意的是,不去强化那些基于我执的念头和想法。比如,“喜爱清净”,实际上就是对我执贪着清净的认可和纵容。清净,对心来说是舒适的,心为此喜悦,这是正常的现行反应。但在此基础上,患得患失,也就是害怕不能现行清净状态、不想失去清净、厌恶不清净状态,就都是基于实执的妄念了。类似地,“被染污”,又把心放在了被动的角色位置上,好像心是“被染污”的受害者。事实上,没有什么外边的东西在染污自心,是自心中有相应的种子,顺应因缘而现行了出来罢了。所以,要特别觉察这些念头和感受。
那么,怎么觉察呢?那就是不是评判它们的好坏对错,也不由此去引发更激烈的排斥和抓取。而是依旧保持在座上,看着心的散乱,慢慢地,就只是去看着它们的来去生灭。那些第七识本能的评判和相关的不舒服的受蕴,还是会起来。但不需要以念头引生更多念头,以感受引生更多感受,就只是观察那些散乱的念头和感受的来去,不试图抓住所谓的对的好的,也不试图排斥掉所谓的坏的错的。让心慢慢地,学会就只是看到,觉知到,而不试图控制和主宰什么。这样,你逐渐就会发现,在散乱里,心可以越来越有能力不跟随念头漂泊,不跟随感受流转。在应对散乱的过程里,训练观察和觉知的能力,定力也会跟着持续增长。
所以说,这个低落时期,对你来说,的确可能是很好的契机。你之前曾经提到过,座上坐得很好了,但生活里,还是有很多地方转不过来。而这个座上训练,正是弥补生活里广义禅修无法深入的一个有效方式。
人生是无常的,生活是无常的,人的状态、心识现行的境界,也都是无常的。可如果我们笃信佛法,就会发现无论来到生命里的是什么样的因缘,什么样的现行,只要用心与佛法相应,那么就都可以在其中看到更深入地理解佛法、体悟佛法的机会。心,是自现行的因,也是自现行的所缘。心本身,就是现行里,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染污还是清净,其实是可以抉择的。
这正是佛法行者于无始劫以来的轮回里,累积因缘所具足的幸运——没有人能够完全决定外面的因缘和合,但你可以决定你的心给出的那一部分“因”和“缘”,是相应于真理的,还是相应于轮回的;是清净的,还是染污的。而暂时的染污,并不可怕,也不可憎,它只是一种客观现行而已,因缘改变了,它也就必然会跟着改变。所以,特别的关注就是执取,而染污也并不值得被执取。它会来就一定会走,事实上,它本就无时无刻不在生灭相续的变化当中。而心所需要做的,并不是盯着一个“目的”,要去奋力地达成什么。而是慢慢放松下来,观察,觉知,观察,觉知......在观察和觉知里,清净因缘逐渐具足,转染成净的因缘逐渐具足,解脱就会随着因缘而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