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电影很好看,便把书也找来看了看。看了书发现电影讲的故事只是书中的一个小片段。整本书的故事浩大长久,看似是一个一个小故事,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社会关系又将每一个主人公都联系起来。故事的因果性很强,但每个故事,每户人家的喜怒哀乐都离不开“话”。有话说,则喜乐多,没话说,则生变故,各种复杂的感情来了,各种因缘巧合的事情也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
感觉这种一环扣一环的因果是作者刘震云的厉害处。这些因果相生的故事,不想觉得没有什么,一想便充满了巧合,心酸无奈,哭笑不得等各种情感。这才是生活的原貌,每件事里都藏着不知多少“弯”。确是把小说写成生活。这是不易的,生活本来难以叙述,自己还要创作出一出生活,果然是了得的。文中有很多弯弯绕绕的故事,如“老史不看社火,还发现不了杨摩西;杨摩西能进县政府,以为该感谢社会,其实应该感谢锡剧中这位男旦苏小宝;接着应该感谢苏小宝的老舅,死的是个时候。”恰似生活中的事情无法追究,根本做不到刨根究底,因为总是有更前的因。
不仅是作者的写作手法高超,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涵也是真实地对内心有些撞击。首先一点便是人与人之间的“话”,大家都能看得出文章反复提到两人相处时候“话语”的重要性。“两个人心离得远,对同样一句话,就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是句好话,她听起来不一定觉得是好话。”的确,没有隔阂的人,走在一起沉默者也不觉尴尬。能处的人处起来是不累的。孔夫子早在千年前便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一样的思想立场,便没有共同话语,进而没有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属于这两人的生活便要一点点消失了。
表面上的“话语”深入起来便是“人心”。书中对于“人心”的理解与表现也颇为真实有理。
“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
“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药也未必管用。”
“一人一个长相,一人一个脾气,一人一个说话的路数;做生意的跟人说话,又与平日说话不同,平日说话照着自己的心思,做生意得照着别人的心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什么样的心有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生活。也许关键还在于有什么样的心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