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商鞅变法,不知秦孝公变法,但是用商鞅自己的话说,秦孝公才是变法的真正支柱,没有商鞅,变法依然可以进行,但是没有秦孝公,变法就不能进行。秦孝公是青山,商鞅就是上面的松柏,只有青山魏然不到,松柏才能尽展自己的风姿。
秦孝公就是天生的帝王,懂得运筹帷幄,懂得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懂得搜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先说隐忍和格局
当时魏国强大,欺压秦国。秦献公最后一战死于战场,魏国丞相公叔痤被秦军俘获。面对杀父辱国的大仇,正常人的反应都是要复仇,没有复仇的能力,抓住敌军的主帅,也要对主帅进行一番凌辱。但是秦孝公没有,他选择了放回公叔痤,并且把秦国河西地段作为割地,让公叔痤还有继续回魏国庙堂的筹码,以赢取秦国和魏国休战,为秦国修生养息赢得时间。
公叔痤面对这样的秦孝公,当时就说,就凭秦公的胸怀格局,几十年以后必然能东出山东争霸。事实证明,在秦孝公带领下,秦国经过20多年变法,使山东六国由鄙秦变成了怕秦。
这种20几岁就表现出来的隐忍和格局是其他君王所不具备的,也正是他的格局,才让人才源源不断流入秦国。
用人之能
秦孝公死后,所有他当时提拔上来的员工,都说是感觉工作没有动力了,一下子都苍老了十几岁,纷纷要求辞官。对于当时变法的官员来说,秦孝公就是精神支柱。秦惠王后来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公父,完全不惧怕商鞅功高盖主。因为所有变法的官吏,都对秦孝公非常尊重。这和他驾驭人才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即使才华如商鞅者也发自内心的为秦孝公折服。
第一是挑选人才方法之特殊。
秦国当时求贤若渴,但是他对因求贤令而来的山东六国士子的第一道考验是要他们花三个月时间勘探秦国乡野。士子都觉得自己来到秦国是给秦国面子,秦国应该高官厚禄供奉,没想到一开始是这么一个差事。就凭着这个筛选,大部分人都打了退堂鼓,在这一轮筛选中,最后真正筛出了闪闪发光的商鞅和王轼。
第二是对人才的尊重。
虽然秦国穷,但是山东士子来到秦国,秦国还是尽力好饭好菜供着他们,有些人因为受不了秦孝公苛刻的考察条件而离开,秦孝公还是给他们每人100金,送他们离开。
另外一个对人才尊重的案例是对剑士荆南的鞠躬。荆南式将军之后,但是因为战败成为奴隶,是个聋哑人,后来在变法中保护商鞅。变法前期商鞅刑杀了私斗罪的700多人,被墨家误认为是酷吏,所以就抓了荆南。当秦孝公在墨家大院见到荆南,了解始末以后,对荆南鞠了一个躬,为的是他保护商鞅,也为的因为变法使得他受了很大的委屈,所以深深感激他。当时,荆南热泪盈眶。
一个君王,能够做到不论是权贵重臣还是江湖剑士布衣士子,他都能给予尊重。所以相应的,他的下属都回报给他百分百的衷心。
第三是充分信任。
秦国变法,所有法律的制定、颁布、执行都交给商鞅做。他自己只做扫清变法道路上的障碍。那些商鞅无法做的事情,比如改变秦国庙堂的格局,腾出位置来给商鞅权利;处理秦国赢式王族的问题。他为了商鞅变法而保驾护航,做背后的人,所以外人都是只知商鞅变法,不知秦孝公变法,只有商鞅和变法属臣知道,秦孝公才是变法的真正支柱。
商鞅在变法中一次性刑杀了700多人,虽然他有担忧,但是他没有干预。涉及到自己的儿子,太子犯法的事情,商鞅更是处罚了他的哥哥赢虔,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当他知道因为刑罚了赢虔,使商鞅变法失去了自己大哥最有利的支持的时候,他还积极促成小妹莹玉和商鞅的婚事,以便于让商鞅能够更好的进入王族,让变法得以稳固展开。
秦国得以一统天下,和秦孝公变法奠定良好基础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