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如果孩子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你会选择包庇,还是选择让他承受自己的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会像美菜子以及她的那群朋友一样,选择了包庇,甚至会帮助孩子将所有的一切毁尸灭迹。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父母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除了无私的爱,还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孩子走上歪路,走上邪路。
《湖畔》是东野圭吾写的又一本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为主题,以掩盖凶手真相为主线的推理小说。这本小说与其他小说不一样之处在于披露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爱,两者之间既相同又矛盾。
作者以掩盖并木俊介情妇之死为线索,一步步道出父母为子女无条件牺牲。一边揭露了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而无条件付出,一边又揭露了孩子对父母爱的渴望。
俊介是故事的主角。他和继子章太的感情很一般,所以从来都很少理会章太的事情。因此,在美菜子和她的朋友们决定出租别墅用于聘请老师对孩子专门辅导的事情上,他并不是很热心。但是最后,还是参与了这次活动。而俊介的情人,却以送资料为借口,也来到了别墅。小说就是以掩盖她的死为主线,一步步揭开故事的真相。故事同时还揭露了当时日本的丑陋社会现象。
父母因爱,无条件奉献
在俊介的情人死后,美菜子的朋友藤间立即站了出来,周密部署如何毁尸灭迹,如何做到不露出破绽。他主导着整个故事的发展。陪着俊介妥善处理情人的行李,不让人发现疑点;说服坂崎加入大家庭,掩盖事实的真相。简直就是一个领头人物。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读者不免会有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藤间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是因为他爱慕美菜子?小说中并未写出这点,只是在和俊介的聊天中,提到他觉得美菜子是很好的一个女人。是因为凶手是他的孩子?小说的最后写到凶手可能是孩子,但究竟只是章太,还是其他人,不明朗。所以,藤间只能说服大家一起合作,一起配合掩盖真相。让孩子依然成长在无忧虑之中。
小说里,还写了父母为了获取孩子入学考试的试题,不惜给钱,又或者是献出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无私奉献,深深地揭露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了让孩子有个美好的前程,不惜做这样肮脏的交易。这样的父母是伟大的,又是可怜、可悲的。
父母没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而是迫切想通过外力来提升孩子的能力,孰不知走了一条歪曲的道路。即便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但终究有一日发现真相的时候,孩子会内疚、会自责,甚至会怨恨。这样的爱,其实不是伟大的,而是扭曲的。因为,这种爱泯灭了良知,毁掉了道德。
孩子因爱,不惜走上歪路
俊介的情人为何死去?被谁杀死?是整个故事的悬念。而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写出了凶手可能是章太。
“我居然忘了,不是你们那些复杂的动机,章太有更单纯的动机。“俊介看着妻子的眼睛说,”想要将父亲从情妇手中抢回来的动机。“小说的整个真相在这里顿时明朗了。孩子为了获得父亲的爱,不惜把阻挡家庭的一切不良因素铲除掉。虽然,整本小说里面正面描述章太的语句很少,但这一小段,就清晰地揭示了孩子的真实心理活动。
一个跟着离异母亲到了新的家庭,继父对他的感情一般,没有很好,也没有很不好。想必章太生活得会是诚惶诚恐的,不知道哪天会被继父厌恶,也不知道哪天他和母亲会被抛弃。所以,当在偷听到继父有情人,甚至情人还紧追不舍的时候,章太心里萌起的会是杀意。而且,俊介的情人也发现了美菜子她们的秘密,更加会加深章太除掉她的心理。所以,小说的最后隐晦地描写了凶手可能会是章太。
一个刚十多岁的孩子,为了追求唯一的父爱,不惜走上了杀人的道路。可想而知,这份爱在他心中是多么重要,多么渴求的。以至于,走上了歪路。这点,也叩问了社会现实:离异的孩子在新的家庭里的真相。更加深刻反映出,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社会因爱,混乱不堪
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揭露了当时日本的社会现实:父母为了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学习知识,不惜做出各种肮脏的交易。一是丈夫奉献自己的妻子,母亲奉献自己,不惜和学校的教师做身体交易;二是父母不惜行贿,和学校教师做金钱交易;这样的社会现实,非常混乱不堪,非常黑暗。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日本教育制度的缺陷所在。
而父母为了忘却痛苦的往事,逃避现实,便以自由恋爱的方式,维持着夫妻关系,彼此接受对方重新以男人女人的身份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令家庭关系变得更加混乱,更加不堪。可是,这样的结果,都是因为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出的付出。却又是无条件的。
所以,当时的社会便是因爱混乱不堪。
读完整本小说,深感哀伤。不仅为父母,更加为孩子。这样无条件付出的父母之爱,其实是扭曲了社会良知和社会道德。父母怎能因为爱孩子,而让孩子背上十字枷锁?这样的爱是可耻的,不是伟大的。父母应该考虑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升孩子的成绩,而非用这样肮脏的手段让孩子获取在名校读书的机会。
爱就要爱的正确,爱得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