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小学生都玩过什么游戏,他们会说出一长串来:绝地求生、口袋精灵、我的世界、植物大战僵尸,如果你再问,除去电子游戏呢?回答是:没有。真人实地版的游戏他们玩的很少。
寒假老师布置作业,写一种你玩过的游戏,电子游戏除外,儿子写了篇“三个字”(附后),我带他玩过的也就只有“三个字”和“砸沙包”了,不过,借由老师的作文题,我倒是想起不少玩过的游戏,每一样都藏在欢乐的时光记忆里。
跳皮筋
跳皮筋用的皮筋,我们是用很多一根根短的皮筋编织在一起的,连成一个很大的环,每次跳至少要3个人,两个人架着皮筋,剩下的人跳。也有酷爱跳皮筋的女生找不到人一起便在家里用两把椅子的脚支着,自己在中间跳。
跳皮筋跳皮筋有点像跳舞,只见双腿在皮筋之间上下翻飞,打点,用腿盘、勾、翻,转边,再跳去另一边做更加繁复的动作,不仅腿上有动作,嘴上还有歌谣相配,“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人民洒热血。叛徒特务甫志高,你是人民的大草包!学习好江姐,打倒甫志高!学习好江姐,打倒甫志高!”这甫志高究竟是谁,小时候要是有百度,我也许会去查一下。
跨大步
先在地上画一条线,一段助跑之后,从线上往前跨四大步,后面推人的人跨三大步,试着用手把前面的人推倒。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应该上初中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起玩的一个女生,她的名字叫巨燕,听听这名字多有气势,她人如其名,身长腿长,高过我们一头,这个游戏是她的最爱,因为她稳赢,她的三步等于其他人的四步,她如果在前面跨,我们碰不着她,她要是在后面推,离我们就“近在咫尺”。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是以脚后落地为算,总是组队比赛的时候也会安排人牺牲,推倒前面的人,脚比前面的人后落地就算是为组争光了。
砸沙包
砸沙包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台下两个人砸,台上至少一个人躲。我们都在家旁边中学后面的操场里玩,那里地方异常空旷,跑起来很畅快。砸的人要眼尖手快,台上的人一旦气喘吁吁,累得跑不快了,脚步开始迟疑,此时就很容易被砸中。瞄准也很重要,“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切莫往台上人的中部区域砸,往那儿砸的话会被别人接住,头部不能砸,腿部就是最佳的瞄准位置。
佯装砸A,实则砸B也是常用的策略,这个佯装的戏份靠的是眼神,眼睛看着A,但手却往B身上砸去。
台上的人嘛,最骄傲的瞬间就是接到沙包的时刻,光环加身,骄傲如国王,所有被砸下场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可以重新被救上场,这个人则可以凭借自己的“妙手偶得”以向下的眼角看向场下的某个人,招呼他上场。
砸沙包就是个耐力游戏,我每每玩到想退出,真的是跑不动了。
蒙眼捉人
这个游戏太精典了。我记得我们有一次是在学校的教室里玩的,大打除之后,教室里的座椅都一个个整齐地倒扣在课桌上,不知道谁提议玩蒙眼捉人的,为防止被捉到,我爬到了教室高高的窗框上,有点危险有点刺激,竟一直没忘掉那个下午。
躲猫猫
躲猫猫就简单地说一句,有次去一个同学家玩躲猫猫,谁也没有找到他,他自己出来的时候居然是藏在他家的衣橱里,惊到我了,为什么他家的衣橱那么空,能装得下一个人?
附儿子的作文:
“三个字”,不许动!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好玩游戏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那么好玩,让我玩得不知疲倦,伴我度过了不少快乐的时光。我最喜欢的游戏叫“三个字”,人多比较好玩,场地不受限制,只要有一片开阔地就行。
那天,我们一家和表弟一家去将军山公园玩,那里正好一片大块的空地,我就提议一起玩“三个字”。表弟没玩过这个游戏,我和他解释游戏规则:大家先由“黑白配”挑出一个人来捉,剩下的人可以在场里自由活动,谁快要被捉住的时候可以大喊“三个字”,那么捉的人就不能再抓你了。喊过“三个字”后就相当于被锁住,要呆在原地不动,等待其他的自由人来营救你。
第一轮是爸爸捉人,我很享受自由奔跑追逐的感觉,我跑到东又跑到西,还大胆地跑到爸爸附近示威,爸爸的移动速度很快,但他没来捉我,只见他大张双手把表弟逼到了角落,表弟很快缴械投降,大声喊出“柠檬黄”,“嗯?柠檬黄是什么鬼?”“柠檬黄不是三个字嘛!”表弟诧异地说。还真是,柠檬黄确实是三个字呢,我一边大笑一边跟表弟解释只用说“三个字”这三个字就可以了。
第二轮换表弟捉人,他一上来就盯住我不放,一直往我在的方向跑,我被他追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但我不想投降,便试图从他身旁绕过去,就在他挥手要碰到我的一刹那,我实在没法了,只得大喊“三个字”,这次可算是被锁住了,我站在原地等待救援,谁靠近我我就向谁呼救,“爸爸救我!”、“姨父救我!”,我等了好一会儿终于被姨父救活了。能自由活动的感觉真好啊,我也要去解救别人。
那天下午在将军山公园的空地上玩“三个字”实在是太痛快了,我们一直玩到天擦黑,玩到大家都没力气了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