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5岁的绵绵聪明伶俐,但什么事情都想要第一。比如下棋,只能赢不能输。她掷骰子的时候时常会耍点小花招:以为我没看见,飞快地摆出一个“6”,以便自己一次走得最远;要是碰巧掷了个“1”,立刻抓起骰子:“这个不算,重来一次!”如此“用心”的结果,是她十有八九欢呼自己得了第一,偶尔败北,便大呼小叫着“不行”,生气地一把将棋推倒不玩了,或者脸憋得通红、满脸泪水地缠住爸爸妈妈再玩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她赢了才心满意足。在幼儿园,也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即便是人家真的超过了自己,也要大喊大叫地口头上占上风,经常因此和小朋友闹得不欢而散。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里面,绵绵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所说的自尊心特别强。什么事情都喜欢争第一,只能赢不能输。其实我家大女儿小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表现。当时我在儿童心理这个领域完全的无知。所以,看到女儿有这样的表现,就往往会束手无策。要么就迎合她的需求,很多时候故意让她赢,让她高兴,要么就生她的气,大声呵斥她。所以,一起玩有对抗竞争的游戏时常常也和案例里的绵绵一样,闹的不欢而散。
其实这种自尊心强恰恰是低自尊的表现。高自尊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全面的认识。他们积极地肯定自己的优点。对自己整体情况很满意。遇到困难更愿意迎难而上,努力解决问题。而低自尊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能接纳自己输,哭闹,耍鬼点子都是他们逃避输带来的沮丧感受的方式。
这种输不起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结合自己以前对待大女儿的养育方式谈谈。一、我们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第一才是好的,赢才是好的。比如说,为了让孩子快点吃饭,或者快点收玩具,会和孩子比赛,为了激励孩子,会故意让孩子赢。二、鼓励孩子的方式不正确。往往只夸结果,没有注意夸过程。让孩子对结果过分在意。三、孩子的输不起还因为我自身的焦虑。那时候我没有能够很好的接纳自己,也没有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能感受到成人的这种焦虑。妈妈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好,这个孩子自然会总在心里渴望得到认可,而赢就是他们认为可以得到认可的方式。他们期待自己是第一名,是取胜的那一方,而他的能力又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对自己的高期待和自身能力不够的矛盾造成孩子的焦虑,他们想要逃避。
当我重新养育小女儿的时候,如何来培养她的抗挫能力,让她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输赢呢?
一、全然接纳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拥有充分的安全感,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她的热情和善意,从而敢于去大胆探索这个世界。这一点目前来说,我们做得很好。
二、夸过程,而不是夸结果。这一点特别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掌握好鼓励话术。我想有了全然接纳,有了这些年在这方面的学习积累,这个也不难做到。
三、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的时候,引导她专注于解决问题,在一点一点克服困难的行动中增强她的信心和勇气,让她在未知的事物面前有更强的自我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