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子感兴趣的人大都知道“鼓盆而歌”的典故,讲的是庄子的老婆死了,庄子不但不悲伤,还敲着瓦缶唱歌,在惠子责备他时,他讲出了缘由:他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时更替一样自然,人已经在天地之间安息,若还在啼哭,是不通达生命的做法。一般在研读庄子时,大家都热衷于评论庄子对待生死的豁达态度,倒忽略了他为什么要“鼓盆而歌”,就算把生死看做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呢?
一位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据考证庄子是楚国贵族出身,他“鼓盆而歌”,是当时楚人的风俗。按照楚人的丧葬习俗,庄子在亡妻葬礼上应请巫师和亲友击鼓歌舞。但他当时很穷,既请不起巫师,在异地流亡也无法请来亲友,只好自己鼓盆而歌了。虽然庄子超然物外,但还是有些世俗生活需要应付,比如基本的生活保障,比如生老病死,“鼓盆而歌”既是风俗也是现实生活的无奈。
难得的是庄子能够从楚俗中,升华出哲理,真正领悟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在另一个庄子与骷髅对话的故事里,把他的生死观讲得更为透彻——骷髅托梦给庄子说:“人死之后,既没有君主需要效忠,也没有臣子需要管理,不用四时耕种,从容与天地同在。”以至于庄子说让鬼神帮骷髅复活,而骷髅十分不乐意的说:“我怎么会放弃这样的快乐,而回到人间去受苦呢?”
在庄子看来,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永久的宁静与安逸,也是人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的必经之路。只有了解了“死”,才能更好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