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心灵创伤,成长过程中养育者的忽视或虐待,失恋、离婚、亲人的离世……经历后的人非常容易变得焦虑、抑郁、低自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新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显示:基因是有记忆的,可以从一代传给下一代。因此,创伤可以传给下一代,但幸运的是心理工作可以改变和修正创伤的生物效应。有一位心理治疗领域的资深工作者,以色列的加利·阿特拉斯博士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发生在诊疗室11位来访者的故事,出版成书——《创伤遗传》,为我们揭示了创伤遗传的识别过程,疗愈过程,一切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自然。
这本书是发生在心理咨询室现场的故事,所分享的是咨询师的亲身体验。真实的故事本身就自带打动人心的力量。作者描述来访的故事和自己私人的故事,有爱、有痛、有感动,有个人和民族的创伤,再辅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和一些新的心理研究发现,让整本书的可读性很强。仿佛一边看电影,一边有人解说,对观众十分友好,一口气读下来不费劲儿。
作者加利·阿特拉斯介绍:
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咨询师,美国心理学会,精神分析部前董事会成员。她在曼哈顿的私人诊所已经经营了11年之久,许多来访者慕名而来。除了做咨询师,她还任教于纽约大学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以及纽约市国家培训计划国家心理治疗研究所的四年制成人培训计划。她在《纽约时报》发表的《双胞胎的故事》(根据本书中的一个咨询个案写成)曾获得美国国家精神分析促进协会颁发的Gradiva奖。
01.故事打动读者的原因
书中的故事之所以“耐人寻味”,吸引读者像寻找宝藏一样,饶有兴趣地看下去,跟作者本人的经历和写作风格息息相关。作者的故事穿插于11个故事之间,我试着把线索拼凑一下,看看最后能有什么收获。在第一个故事《婚外恋中的生与死》中,作者提到自己在性方面的专业写作和教学,使得很多来访者慕名而来。在第二个故事《唇齿之间的错乱》里,作者表示在多年研究性侵代际方面的特征,成果日益见长。当时自己是博士研究生,第一个研究的课题便是儿童时期的性侵。
不得不提的是,11个故事里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线索是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在第四个故事《创伤的辐射性》里,作者提到了纳粹分子给自己孩童时期带来的噩梦。在第六个故事里来访者丹娜十岁时哥哥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而作者的母亲十岁时哥哥在海里淹死……精神分析中有一对很重要的术语:移情和反移情。当来访的生命故事和咨询师的经历有重合,咨询师被激起强烈的情绪时,咨询师需要区分哪部分是自己的哪部分是来访带给自己的,有些感受是理解来访者的“契机”,但不能替代,资深的咨询师会把握好这一点。
02.沉重的故事带来曙光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界的“萌新”,在陪伴来访者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来访者提及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情况是有困难的。一旦愿意提及和表达,那种扑面而来的“泥石流”般的情感又是非常剧烈的。深处自己的表达世界里,极不容易再多一分心力去审视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自己变成现在这样。但如果有机会,看到和自己类似经历的来访的故事,就可以在这些故事里瞥见自己的影子。自身未被解决的困扰,就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启发。这本书的写作初衷大抵是这个。至少我在看此书时,有两次看到某几句话,竟然流下了热泪。这种悲伤情绪其实是一种缓解和疗愈,因为唤醒了自己压抑到深层的潜意识,提醒我未解决创伤议题的存在。
03.读完书的思考
这本书从来访者和作者的双重角度阐述了创伤遗传对人的影响;作者很贴心地在每个故事里都加入了精神分析理论的解析,理论和故事相结合,促进我们理解遭遇创伤的人,理解创伤在代际中传承……这是一种“科普”,也是一种唤醒和启发。作者在后记中写道:当我们能够学会识别住在我们内心的创伤遗传,事情会开始明朗,我们的生活也会开始改变。作者通过描述来访的故事,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教学研究成果,将近16万字,无不透露出希望终止代际痛苦希望这一愿望。
写在最后:
探索人类潜意识是一条漫长的路,《创伤遗传》的作者试图为我们揭示出一些尘封已久且难以言表的东西。心理咨询师圈子流传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仗”要打。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议题需要探索和疗愈。让我们不妨先开启第一步:正视创伤遗传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