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时期
广而告之自己要学游泳了,听到消息的朋友们搓搓手准备跟我分享心得,问进展如何,发现我的行动力体现在买好了泳衣等一众装备,于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再往前一些,爸妈还会跟我念叨,游泳好游泳妙,而我始终无动于衷,于是他们渐渐也就不提了。
我的高龄老友每次听到我说自己还不会游泳,都会说表情丰富地对我说Schade(遗憾)。
A对我说,“你知道吗,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一本正经的表情让我觉得仿佛听到一件了不得的事。
由不会游泳引发的对话和故事还有很多,总而言之,这就是我的痛点。
装备买好,课程也看好了,从理论到实践,万事俱备就差下水了,但这一步迈得异常艰难,明日复明日,今天总有不行动的X个理由。
#预备
买课之前继续纠结,看到网上说一个人学游泳会无聊,但是两个人一起需要约时间,可能会拖慢学习进度。在“再拖还学不学了”的自我灵魂拷问下买了课,客服建了个群,教练忙着上课并没有立刻回复消息,但自我感觉已经走上正轨。
在路上跟远方的朋友聊起这个,一起畅想学会之后解锁游泳成就,虽然课程还没安排上,但是本旱鸭内心已经快乐得仿佛已经学会了…...
#第一节课
开始上课的时候,距离我下单游泳装备已经过了好一阵儿,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自己连耳塞鼻夹这种小东西都备好了,不由在心中暗暗称赞xx天前贴心的自己。
雄赳赳气昂昂,带着豁出去的决心到上课的地方,教练是体校的运动员,看到我叫了声姐,就开始教热身动作。
我在下水前向教练表达了我对水的恐惧,于是他让我戴上鼻夹,然后我背着三层加厚浮板下了水,教练让我埋头进水里适应。一切适应性练习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我感受到身体的异样。
“教练我右腿麻了。”
“腿麻了?这是什么情况。”
“我也不知道,好久没下过水了。”
“能动吗?”我晃了晃腿,“可以。”
“那我们继续练习,可能一会儿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
“教练,我右边身体都麻了…”
教练瞪大了他的小眼睛,他不知道原来这种反应还会扩散。
我也不知道。试着活动了一下手指,划了划水,动作都可以正常做,于是说我们还是继续吧,毕竟上课的时间都是自己买的。
“麻”是什么感觉呢,比打了麻药的毫无知觉多一些知觉,麻掉的部分有一丝微弱的电流感,让人可以感知到那部分是不一样的。我之前也没有这种体验,之后分析觉得是人的应激反应,虽然我在行为上克服了对水的恐惧下了水,并且有教练的指引心里有安全感,但潜意识里还是害怕的,“麻了”就是最直接的反应。
虽然有这个小插曲,但第一节课让我觉得,水也没有那么可怕,多了一点点信心。
#第二节课
今日忘记带鼻夹,没有鼻夹就没有埋进水里的勇气。
于是教练让我手上抓着浮板仰头练习蹬腿,蹬了一节课。
#第1次自练
带着最菜新手的觉悟,我准备一边上课一边自己练习学到的东西。
其实克服怕水的心理也很简单,需要多跟水接触,熟悉之后恐惧的心情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于是,去就近的游泳馆带着全套辅助装备下水练习。多的不会,但是学过的都练好。
这个游泳馆的水更浅,踩点成功 :D
#第2次自练
今天在水里重复之前的东西,安全监察的小哥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眼观六路,看到我这个菜蛙的表现实在没忍住,跟我说蹬腿角度不要那么大,稍微收一些发力向前才游得远。
我调整了动作,继续勤勤恳恳地练习。
蹬完腿不累,但是两只手一直抓着浮板觉得胳膊有点酸……
#第3次自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动作没有进度,但是蹬腿越来越熟练,低头埋头加蹬腿,今日运动感get :)
忽然感受到了一丝在水中的快乐~
#第三节课
本次学会全套动作,放下手中的浮板可以生硬地蹬腿抬头划水。
旁边的教练在教一个几岁的小妹,小妹可劲儿蹬腿还是几乎原地不动。这位教练似乎拿我做参照,悠悠地说,还是腿长好,一蹬就过去了。
很想对被教练嫌弃的小妹说,不要担心,长大了腿就长了,指不定比阿姨腿还长。
教练:你学得很快啦,人家一般要四节课,你第二节没带鼻夹没学什么,到第三节就学了这么多。
我:美滋滋。
#第4次自练
放下手中的浮板就嗝儿屁的蹬腿蛙,是我。
于是两只胳膊拉着浮板在水里来回蹬腿,脑袋跟着配合,蹬完腿露出水面吸气。
安慰自己说,我运动了,这就够了。
台风阻隔了课程进度......
#第四节课
今天额外学会了一个隐藏技能,在水里站起来…...
起因是我发现如果手上没有浮板,我在水里漂着就会慌乱,因为浮起来后不知道怎么重新站回去。于是教练教了两个在浅水区站起来的方式。
学会了,问教练,“你之前是不是不知道我在水里漂起来就不知道怎么站回去?”
教练一脸懵懂:“是呀,我不知道呀!”
我:“我是真的不会。“
教练:”我以为大家都会呢!“
我(带着旱鸭子的觉悟):“只要是水里的我都不会!都得学!”
PS:说自己菜不是谦虚,是真的零基础,下到水里啥啥都不会,教练默认人人都会站立我并不会,这让我之前在水里练习时一直仰仗手里的浮板,不然就害怕。
本节成就:巩固上节课的成果,在泳池里来回游,背上的浮板由厚块减到薄块,教练说,下节课就可以取掉浮板了。(附加教练善意提醒,自己练习的时候不要取,免得失败了吓得不敢再游。)
划重点:离学会游泳还有一节课!
#第5次自练
现在我是半只旱鸭子了,可以在水里划水了,要巩固成果,再接再厉。
进到水里发现,手中的浮板还是不敢丢….
于是端着浮板蹬了几圈,一边蹬一边鼓励自己,放下浮板不要害怕。
深深吸了一口气,睁开眼,还是怕。
于是放下手里的浮板,解开身上的浮板,整个人沉到水里,告诉自己,深一点浅一点都是在水里,站不起来还可以憋气。最后靠着泳池边,想着浮不起来还可以抓墙,终于在水里站起来了。虽然姿势和教练教的不太一样,有点像狗刨式站立….总归是站起来了,于是开始放心用手划水。
离开之前,摘下鼻夹闷头扎进水里,发现鼻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适应水进入的感觉,收获bonus :)
#第6次自练
今日游泳水逆。
泳镜起雾看不清,戴上仿佛进入一个迷幻世界,照明灯大得像一朵喇叭花,人影都是重影。按之前教练说的方法在水里“涮”一下,也没有用。
看不清让我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于是默默去更衣室拿手机查解决方案。
然而,手机信号差,几乎没网。用卫生纸擦了擦,也不行。看来今日不宜游泳。
在要放弃的时候,仔细查看泳镜为什么起雾,发现镜片上很多细密的小水珠,用手划了划,小水珠没了。
戴上清晰的泳镜准备大干一场,雄赳赳气昂昂.jpg 又回了泳池。
游了两下鼻夹滑了,鉴于今日阴影浓重,不敢轻易尝试无夹游,默默夹回去,游了两下,又滑了,差点呛水。
想了想还是上岸吧,就当来洗个澡好了。澡堂:赶上母女档高峰,排了五分钟,眼见队伍不长但洗澡无望,默默收拾装备跑路。
今日是游泳池的18线小配角,tschüss…
#第7次自练
我二十几年的勇气都用在游泳上了……
尽管上次非常不顺利,但是收到新的鼻夹的我,还是第一时间拎着包去了健身房。
然后顺利地游了起来,在一群小盆友之间找半条路默默练习。感觉三层厚的浮板有点碍事,于是上岸找了一个单片,旁边挂了一根带子,正好串在一起绑在腰上。
浮板少两片的确顺畅一些。在某个瞬间,忽然跨行领悟case里提出的“律动于心”(脑洞大的迁移联想),简而言之就是在四肢和呼吸学会各就各位之后,可以分一部分精力去感受什么时候蹬腿、什么时候划水。
之前刚开始学动作的时候,跟教练约定,蹬三次腿就停下,他在前面等我,如果我起不来捞我一把。那时候一游就担心自己起不来没空气,拼命蹬腿划水,感觉自己“像一只没游过泳的落水狗第一次意外掉下水全靠本能在水里扑腾”。相比之下,现在的进步真是大大Di!
今天是运动的一天 :D
PS:吐槽一下鼻夹,第一个鼻夹并不好用,在第一次自练的时候遗失了。于是斥资买了一个更贵的,时灵时不灵,上次就灵了一半不灵了,严重阻碍我的游泳事业。于是我一气之下上淘宝下了一单,10元包邮…还是4个装…非常好用。前两个都是运动品牌的,真的难用。杂牌十块四个,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第8次自练
接近饭点去泳池,平时的小朋友们一个都不在,只有两三个成人默默游泳,安静得吓人。
深谙循序渐进的我,在腰间绑上昨天DIY的单层浮板,然后手抓一块浮板来回蹬了两圈腿,再放开手中的浮板开始蛙泳,这样平稳过渡可以打消心里的胆怯。
在水里想着约下一节课,同时想到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将一只小象关在玻璃屋里,小象往外走就会撞玻璃,次数多了它就乖乖待在小圈子里了,后来人们把玻璃撤走,长成大象的小象也只会在方寸之间活动。
我想,这一片单层儿童浮板是不是我的玻璃?
于是来回游熟练之后,将腰间浮板也取掉,尝试在水里漂着,发现没有浮板自己也可以像有浮板那样轻松地飘着。
斗胆开始无浮板蹬腿划水,起伏的动静有点大,在水中缓慢前行。总之,拿掉浮板也可以游了,进步一点点!
最后,描述一下现在无浮板蛙泳的我,“一个上下翻滚的秤砣”——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我觉得自己游泳是在“上下duang duang”,赶紧约个课,让教练拯救一下本秤砣。
今日开心毕 :D
#第9次平平无奇的自练
#第五节课
最后两节课换上了一个资深教练。一上课教练便让我摘掉鼻夹试试,也想摘掉鼻夹的我在心中将此事提上了日程,但同时跟教练解释我的极端恐水心理。
教练很难理解,他表示:“怕水你还学得这么快?四节课就学会游泳了,骗我的吧!”(小伙伴评:果然是资深教练,太会说话了。)
我:“那是因为我勤奋啊!”
罢了,大概只有我知道自己如何在鼓起勇气的同时还呵护着怕水的小心灵。
总之,鼻夹是要摘掉的, 但不是现在……
之前是自练的时候摘掉的浮板,总觉得自己的姿势不太对——如之前描述的那样,划完水头扎进水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下沉的秤砣。
教练看了看我的姿势,说没问题,但仰头的时候有些紧张,多练习就好了。至于秤砣的感受,教练表示这是新手幻觉。也是,咱之前也不会游,不知道游蛙泳是怎样的体验…
学了一半的踩水,下节课全学会(希望可以)。
课程最后教练让我抓着栏杆摘掉鼻夹沉到水底试试,传说百试百灵,无数新手都借此丢掉了鼻夹。我鼓起勇气沉了下去,憋到后面还是呛水了。同时第一节课“麻”的感觉又来了,跟教练说从肩膀到小腹都麻了,教练问“麻了是什么意思?”,我:“没有知觉,但是用集中注意力用理智还是能控制肢体移动的状态”。
教练表示闻所未闻,并劝我赶紧上岸,因为这种状态在水里比较危险。
我的内心活动:看吧,说我不是一般地怕水,一般人都不信。
至此,蛙泳全会,辅助工具(鼻夹)待摘,求生技能不会。
离第一阶段完结还有那么一点点距离,(第二阶段是被教练安利得动心的自由泳),请继续加油!
#第10次自练
最近起起伏伏,算起来有三周没有下水。
回想了一下,是潜意识里对摘鼻夹的恐惧让我远离了泳池。
However,戴着鼻夹游泳也是运动,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不对?我在心里默默把期待下调一档,每次游泳的时候摘掉尝试一下,不行就接着戴,游反正比不游强。
于是今天上岸前摘掉试了试,呛水了……
Fine.
#第11次自练
不念着摘掉鼻夹这件事,下水就没有压力了,顺其自然吧~
抛开鼻夹不谈,我现在也是一只灵活的小青蛙了,可以好好在水里做运动锻炼身体,大方向目标已达成 :D
#第六节课
已经想好课程内容了,学会踩水以在意外落水的时候能自救,如果学不会就学个水中躺平。忙过安排上。
后记
学游泳这个目标已经在年度计划上躺了3年了,抛开去年新冠的客观阻碍,今年终于付诸行动。
其实去年夏天在海边尝试过,在海里扑腾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海水又苦又咸,好看不好喝,我知道是因为我喝过,喝了也没学会。
今年计划学游泳的时候,一是觉得下定决心一定可以做到,二是这件事如果完成可以排进本年度最大成就之一,想想就很激动。真正做到的时候(现在)心里反而是比较平静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其他的目标上,想到这里想提醒自己记住这个“(对自己来说)伟大的成就”。
从学游泳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感受是掌握游泳技能之外的意外收获。
勇气算是一件,我对接触水的恐惧程度应该是S级的,从潜意识的生理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自练之前常常会在健身房门口徘徊,跟朋友说我要去练习了,可是有点害怕,因为有几天没下水觉得自己不会了,然后就会收到鼓励,再带着鼓励进泳池,在此向给我打过气的朋友们三鞠躬。
另一件收获是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对话,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至少在这件事上),没有人比我更明白我有多怕水,所以会一边鼓励自己下水的同时一边照顾害怕的自己,比如非常严格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宁愿慢吞吞多练几遍也不跳到下一步,因为每次呛水都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吓退十步;比如在感受到害怕情绪的时候分析原因并且解决它;比如开解自己,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以旁观者的心态吐槽一下缓解郁闷;还有一直在心里给予自己正面反馈,每次游完冲澡的时候会积极总结当日的尝试,常常以“运动了就是健康一点点”的心态收尾,然后带着蹦跳的心情打道回府……有时候觉得这种“自己照顾自己”的行为像多了一个姐姐。
一路记录下从0到1的过程,现在回看还能想起过程中的心情,长长的流水账到了头,解锁的技能才刚刚开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