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拆谎言”系列第 1 篇文章
1
在无数个曾经从你头脑中冒出来的想法里,有这样一个想法,一定顽强地出现过多次,那就是——“我要辞职,去做我喜欢的事”。那也许是在你又一次加班到深夜,靠在出租车的车窗上感到身心疲惫时;也许是在你早上八点半打开电脑,内心却充满了对当天工作的厌烦时;又或者,是在你打开微博,看到你的偶像、一名职业背包客又去了新的地方,而那个国家的名字你都没听过的时候。
你的内心澎湃了大约五分钟,这时你又想起,有位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别把兴趣当职业,你会因此失去其中的乐趣,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于是你摇摇头,叹了口气,小声跟自己说:“哎,算了”。就像从前的每一次那样。
但事实真的只是这样吗?
2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那些你认为的兴趣,到底是真的“兴趣”,还是“消遣”。
古典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讲到“三分钟热度”的问题,里面建议有这样问题的朋友,去聚焦在几件喜欢的事情上,做到专业。我的理解是,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那是否是你真正的兴趣所在。有一个事实是,如果你的兴趣,从未让你感受到辛苦,那么它多半都还停留在“消遣”的层面上。如果在这个时候,因为看到了那个告诫,而停止了对所爱之事的深耕细作,你将失去的,还不是把兴趣做成职业的机会,而是探寻并确认什么才是你真正兴趣的机会。
这其实是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在一条路上刚走了两步而已,便忧心忡忡,担心走到一百步时可能会遭遇危险。事实上,距离一百步还那么远,你都不知道前面有什么,你能走到多远以及会不会愿意走下去。做任何选择之前,第一步都是要先关照自己的内心,如果还没有看清楚你热爱是什么,就不要轻易放弃探索,要去试,要往前走。
3
当我们确认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正式考虑把兴趣做成职业的时候,便会面临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会损害你原本在这件事中可以获得的乐趣;二是对到底能不能做成的担忧。
对第一个问题,我尝试这样回答:大多数情况下,这的确会降低你原本从中获得的乐趣,但同时,也会为你带来新的乐趣。
在《学会写作》这本书里有这样一章——“像作家一样读书”,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写到:
“对于把喜欢的作家放在显微镜下剖析的做法,很多人会心怀怨恨,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再也不会对一本书着魔和痴迷了…事实上,当你学会了批评式的阅读,你会发现其乐趣要比只是欣赏式的阅读更加浓厚;当你执迷于要剖析一本书为什么让人读起来觉得呆板、生硬的原因时,即使一本坏书你也会变得能够容忍。”
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从同一件事情中获得的乐趣是非常不同的,还是如前所说,不去试试,你永远不会知道能获得什么。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即便你会失去在这件事上的部分乐趣,你依然会找到获得乐趣的其他方法,但因此而收获的对工作的动力和认同感,是别的方法无法替代的。虽然一定会有人对所爱之事有着处女座般的洁癖,但我想热爱到如此程度,多半是已造诣够深且具备以此为业的能力了,因而那常常是大师们任性的选择。对多数人来讲,实在不必过于担心。
4
第二个问题,把兴趣当职业,真的能做成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总要去试过,才知道成不成,而且你并不需要在一开始就“全部押上”。
现今社会对职业的定义已与从前很不相同,它早已不是一份工作、按时退休的单一模式。所谓“斜杠青年”,就是以一种工作为主,几种工作为辅的组合职业状态,它表面给人很酷的感觉,实际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一种更为稳妥的职业模式。
我曾经在作家小川叔的电台里做过读书节目的主播,电台对于小川叔是单纯的兴趣,并不是收入来源,但他仍旧会认真把控每个细节。刚进电台时,他曾多次亲自指导我的发声、情绪表达、背景音选择等等,甚至像如何减少话筒噪音这样的小问题都会教我。最近小川叔又开通了在喜马拉雅上的微课,还去到DISC训练营做讲师,加上一直在做的演讲和出书,算是绝对的“斜杠青年”代表。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在职场上一名资深房地产品牌策划的身份。四月份的时候,小川叔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不敢辞职”的文章,看到标题,我本以为会是关于兴趣和职业的讨论,读完发现原来是在招募合伙人。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小川叔很有可能是会辞职去创业的,而在真正迈出这一步之前,他已经在斜杠的后面走了那么远。
所以,真的不需要“全部押上”。同时,类似没有时间、精力不够这样的理由,就不要再提了罢。你知道那不是理由,而是借口。
5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要不要把兴趣当成职业”这个问题本身。我认为,是否最终做到了用兴趣养活自己,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这条路上认真走过。
一直相信,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便在一开始起步的时候,你计划的终点是A,但走到中途,却意外发现了岔路上的B,它也许和你最初想要的有所偏差,但仍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什么不好呢?重要的是你总需要先上路,才有机会去看到B或C,甚至D,并因为一路的修炼而拥有了到达那里的能力。它们虽然不是你最初的那个目标,但它们一定更接近于你的梦想。然后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或者选择积攒能量,某一天再把那里当作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这样的问题:“那些把兴趣作为职业的人,你们怎么样了?”,底下的回答真实又温暖。有人回答说: “至少内心是宁静的”,也有人说 :“至今尚未厌倦”,还有人调侃道:“私下觉得有一种别人拿着钱请我来玩的爽感”。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条回答,是下面这个:
“打了好一会儿字,又都删了,还是觉得这个回答最适合了——
明白人会告诉你:挺好的。”
小树洞:
你曾经想过把兴趣当职业吗?它是什么呢?又是什么阻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