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想写作的想法,想写写孩子,为自己以后留点记忆,也想写写自己平时的一些点滴想法,记录自己的成长,还想写身边的家人朋友,让自己看见他们,一直想的很美好,但是也一直没有动笔,这些跟着大家一起写,不给自己压力,就从近期简单记录孩子开始吧。
先说说女儿,一直以来没有课外的安排一直没有什么和校内校内学习相关的内容,去年疫情在家上学后安排了个考试,占用了很多写作业的时间,但发现对她的考试成绩(班级排名)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那是否侧面说明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不会在成绩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但我能感觉到她的数学成绩有所下降,让我有点担忧。)
豆豆最近参加了一些活动的面试,我征求她的意见后,我尽量少参与,让孩子自己参加,发现孩子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胆怯,她的自我介绍非常自然,会根据前面的孩子介绍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自我介绍,她也会关注到其他同学的情况,重点是她也感觉自己更加自信了。我想象一下,如果我在旁边陪着他一起面试,我可能会提醒她这个那个,可能会提醒她记录这个那个,最终她可能会记录到一些她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但最终她可能失去了逐渐建立自信的过程,可能得不偿失吧。
上上周末豆豆学校作业自己动手做奶茶,刚开始不听我的建议还无理取闹(这是我的感觉),我很生气就不再给她拍摄,让她自己搞定,结果是做的奶茶有形无神,有奶茶的样子没有奶茶的味道。但后面的视频剪辑还是很不错的,豆豆的自己我总结是“终于在和妈妈的较量中靠自己的努力扳回一局。”,哈哈,如果孩子能从一次不算成功的奶茶制作中找到成功的体验,这不是“得大于失”吗?孩子有这样的心态,我不是应该更高兴吗?(同时,我也为自己点赞,我不喜欢她刚开始的态度并拒绝提供帮助)
由于前段时间玩手机有点过头,我怒改手机密码,必要的时候再申请使用,最近我问豆豆,是否有必要把手机放开,她说对自己管理手机还不够自信,暂时就不要放开。我想:其实孩子自我管理的初心是在的。
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又爱又恨又怕,我最近尽量多体谅孩子上学的辛苦,尽量把自己的担忧默默放在心里,但有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吼她批评她,她曾说过,“你一直说会改变,但结果不是一样会吼我。”我曾经也无言以对,现在我也给自己找了台阶“我是没有做到,但我一直在努力呀,改变本身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说了之后就一个立竿见影的结果。”后来仔细一想,孩子的改变也是一样的呀。
孩子,谢谢你,带着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