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翻开教资的书。看一会儿书后,瞄一眼窗外,图书馆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后,是阳光明媚的长清的春。
又恢复到了之前心无杂念寂静读书的日子,这种状态下的自己是宁静的。尽管生活单调到只剩三点一线,心情却总是轻松愉悦。
好久没有唠叨过我的生活了,把细细碎碎的念头串连起来,一篇细细碎碎的文章也就写成了。写文章时候的我是安静的,就仿佛这时的自己是长在后山的一株小草,它乐意自个儿悄悄待着。有鸟儿飞来了就龇着牙笑,起风之时也乐得在风里飘摇,雨落下来就存起一颗露珠儿,阳光暖时就闭眼独自陶醉在春晖里……
看一眼灰蓝的天,远处的天空下卧着青灰的山,山儿在那里卧了好几辈子了吧?亘古横卧的它,有没有因为不能动弹而妄自心酸?我只看得见它坚毅的外表,可坚毅后面的脆弱又有谁看得穿?它多像爸爸,自从坚强到担起一个家后,就再也不能随意动弹。
压力很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无来由的生闷气,我知道这一年对老爸来说肩上的担子是有多重,他从来都是个沉默的人,他把压力攒在心里,我们可望不可及。
高一的小孩儿给我留言,说“老师,照顾好自己。”虽是寥寥数语,可就是觉得心里很暖。走几步路,遇见一些人,能被他们留在记忆里,这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情。
去年快放假的时候,自以为读懂了《小王子》,本来想为玫瑰写一点儿文字,碍于期末考复习最终放弃。谁知就在今天居然无意翻出一篇老师写的,所有我想说的话都在他的文章里,果然读书可以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最近我在思考一点点小问题,是看了很多主观表达性的文章后想到的,每个人都在歇斯底里地表达自己,两篇观点相悖的文章常常同时在人们的视野里,它们把没有主见的人儿们牢牢攥在手心里……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这里我也大概可以知道为什么我的文字不受欢迎,因为我只是写自己所感,不太愿意找共性。
网络上的写手太多了,网络上的观点太乱了,世事纷纷繁繁的,又怎么会那么轻易表达清楚。
我也常常一愣一愣的,似乎某一刻真会觉得自己看透了很多事情,但写完再回观,发现根本经不起推敲。你的观点只适合自己的时候就不要轻易的胡说八道,因为好多比你少经历的娃儿们也许就信以为真了。只不过娃儿们不知道你也只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娃儿。
曾经迷恋过言情小说,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条说说,那个作者说,她都是写一会儿就被肉麻地忍不住想吐……自此以后,我才大概明白,在金钱面前,道德有时微不足道。所以我拒绝言情。
写文章前先行万里,感知之后的文字才更有沉淀的魅力。我是在告诫我自己。
写得虽然乱点儿,但都是我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