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螭公子,侠义之士,唐宋画骨,明月做魂。”
先生于前文中提“侠”一字,今日突发异想,便以此字撰文,至于这卷首一句,则是初中语文老师于我的评价。
犹记得古龙《楚留香》中的一句话:“武侠武侠,做到武字容易,但做到侠字困难。”
侠者,以鄙所见,当分为三层。
第一层,谓侠者,行侠仗义,悲天悯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金庸说张无忌:“英雄本无济世意,沧海屠龙孚众望。”
无忌兄乃一世之雄也。
身持“乾坤大挪移”“九段真经”两大绝世神功,居魔教教主之大位,本一掌可覆天下,还是就因“无欲无求”这四字负了这锦绣江山。
但所谓侠一字,重在他对于不平之事,绝不形同陌路。就算你不过是个路人,他也可抵上性命来换你一命。
大概这就是少年性情,不谙世事,烂漫天真罢了。你若问他为何如此?他大概只会回你一句:
“我觉得应该这么做,便去做了,一做,便回不了头了。”
就好像西方人对上帝这么可笑的信仰一样。侠者,就是这么可笑的相信本心的存在。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为救素不相识的人顶灭绝师太三掌,会奋不顾身,光明顶上决战六大门派的原因吧。
心之所向,剑之所往。
此盖第一层侠道。
再说这第二层,侠者,为国为民。
晋江网上priest大大说过这么一句话:“倘若天下安定,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荡。倘若盛世将倾,我等亦深渊在侧,万死以赴。”
南宋辛弃疾,便有这燕赵奇士的侠义之心,以至天下为己任。
极北风沙,横刀立马,剑吐银光,点落刹那芳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只可惜,英雄陌路,戎马半生的一代传奇将领,终究还是一纸传唤病死家中。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古弦骤停,只恨意难平。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是第二层侠道。
至于这最后一层,则可用南宋张载的一句话概括:“为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情缘天下,心系苍生。
古今少有人达到,但杜甫大可拿出一提。
安史之乱后,携妻儿颠沛流离,难寻一隅宁静地。
想跟从李白纵横大好河山,但终为家国困,难寻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官场不得志,蜀中漂泊,浣花溪畔建草堂,寄人篱下,难寻九重殿阙,君王垂幸。
杜甫当真比不得张无忌。辛弃疾,他也当真算不得一个英雄,但他偏偏就做成了这第三层侠道。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样的生活,倒要是问问别人了!你恨不恨?
如何不去恨哪!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下一句便可以品出其心怀天下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那个狂风暴雨袭万顷江河的夜晚,那个翩跹影惊鸿的夜,那个断肠声尽的夜,杜甫的侠,侠在他脑海翻腾的不是“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此情,此景,难言于纸。
此乃第三层侠道。
至于初中老师对我的错误评价,大概也只源于我当初写的这首诗:
“无题
北风啸同眠,无心动此间。
破敌寒霜剑,落雁独孤天。”
没想到这数年之后才能把这侠字之见抒于纸上,真是汗颜!
侠这一字,大概只能算作那个第二排,缩在角落里读书的傻大个儿的幻梦了。
——记于2019.11.03
作者:游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