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刚毕业的学弟加了小编的微信,问有没有好工作推荐,我反问回去,什么才是你眼中的好工作呢?他说,就是那种行业很有前途,让我想多做几年的工作。
我能理解学弟的顾虑,毕竟第一份工作是要经过慎重选择的。但是对于如一张白纸的应届生而言,确实没有太多的资本挑剔工作。想找个一劳永逸的工作无异于一步登天,这样的态度到头来还是会害了自己。
考虑到刚毕业学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打算向他娓娓道来,默默打下:毕业后的前五年,决定了你的一生。
01
刚毕业的第一年,是蜕变,也是最痛苦的一年。这一年很多毕业生会由于极度的不适应频繁跳槽,导致迷失方向。
第一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心态浮躁,公司往往会把重复性的机械性工作交给职场新人,很多新人就会产生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价值,不被公司重用,工作没有前途等想法。
反过来想一下,这些工作难道要交给老员工做吗?职场呈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排列,社会分工是有演进过程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应届生来说,看似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也需要技巧,历练的是基本功和平和的心态。基础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公司才可能慢慢交付你更复杂的工作,这也是公司更喜欢脚踏实地毕业生的原因。
作为职场新人,需要克服个人想像与社会、公司实际情况的落差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以适应企业软硬环境,掌握工作的规则和程序;在听从上司、同事指导与管理的同时,获得公司及他人的认同。
02
如果能在毕业的第一年沉下心来,一直做下去,毕业的2-3年,心态、工作能力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但是也面临着价值观、世界观重塑等挑战。
象牙塔的知识难免有些理想化,很多毕业生在毕业的前两年还会有浓厚的校园情节,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也会认为事情非黑即白,而当发现有些事情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甚至大部分是游离在黑白边缘的灰色地带时,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判定工作好坏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权重最大的标准,那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当你的工作成果达到了公司的要求时,你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在遇到“灰色地带”时,不要怀疑自己,要多用结果为导向的思维看问题,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2-3年的时间,应该磨练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如果说,大学毕业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有其偶然性与盲目性;工作两、三年后,你应该能够根据自我认识、发展潜能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方向。
如果在这一阶段,你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前的职业或对现有的工作没有兴趣,及早转换职业是上上策。而这时候换工作已经有了两三年的工作经验,企业方不会认为你是很没有忠诚度的员工,跳槽也会给自己带来不错的收入回报。
03
工作4-5年,如果来一次同学聚会,就会发现有些人已经在公司当上了主管或者经理的管理职位,而有些同学由于频繁的换工作还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差距就此拉大。
如果在一家公司能够工作五年,并且工作能力(也包括沟通能力,处理关系的能力)不太差,你就可以担当更多的工作内容,这个时候也会迎来人生的一次转折,有人就此走向了以软技能为主的管理岗,以后的职业道路就会清晰明朗起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管理,管理是更高的工作技能,不是每个专业出色的职场人都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如果不适合做管理者也大可不必担心,成为业内的专业好手未必不是成功的职业路径。
04
对于开篇的学弟,除了把以上文字献给他之外,我还想分享给他一个竹子的成长故事:
竹子用了4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