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因产生于冰河时代,大多是在很深的洞窟里,故称“洞窟壁画”。洞窟壁画的基本内容是描绘各种动物形象,手法极为简练,形象十分传神。它的遗迹集中分布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以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和法国拉斯科特洞窟的壁画最为典型。
拉斯科洞窟壁画
史前石洞壁画是远古先民给我们留下的伟大遗产。这些艺术作品告诉我们:艺术是相通的,不论古今。
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的群鹿
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附近,是韦泽尔河谷中的一座洞窟。1940 年,多尔多涅乡村的四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兔,突然野兔不见了,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带着手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这就是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个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浸透,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形成大型的岩洞。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里面装饰着大约1500 个岩刻和600 个绘画,有红、黄、棕和黑等多种颜色,其中以外形不规则的圆厅——野牛大厅最为壮观。厅顶画有65 头大型动物形象(马匹、红鹿、5 米多长的巨大野牛等)及一些意义不明的圆点和几何图形。在这样垂直的崖壁上作画,必定要使用梯子和架子:事实上已经发现了安装架子用的插洞。在洞窟的地面上,还发现了作画用的木炭、颜料和雕刻工具等。对那些含碳材料放射性碳素的断代测试表明,洞窟绝大多数的岩画作品绘于约公元前15000 年。
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的马
拉斯科洞窟壁画给人的印象是线条粗犷、气势磅礴、动态强烈,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静态恰好形成对比。画面已经初显构图意识,比如:前洞的六只大牛,组成圆圈,朝一个方向奔跑;一匹马跌落陷阱的画也是如此。此外,符号也被大量使用,如一种被理解为陷阱的符号(法国哥摩洞窟也有许多符号,其中以房屋形的符号最为引人瞩目,而且往往画在动物的身上)。
拉斯科洞窟壁画还曾使法国的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赞不绝口,庆幸自己的所作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
在拉斯科洞里一个井状坑底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一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支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但还在拼命地挣扎,向人冲去。图中的人物很值得注意,其形态被图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戴着鸟冠,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的工具,可能是矛棒或标枪,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矛棒的断片,和野牛组合在一起,似乎受了伤的样子。该鸟人有人认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有人认为是巫师正在为祈求狩猎的丰收施行巫术。猎人伪装成动物以便狩猎时接近猎物的作法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伦春族戴的狍头帽。学者们认为该画可能是在表现某种观念,或者有某种纪念性目的。类似的画例不仅在其他洞窟岩画中可以找到,稍后时代的非洲岩画中也可以找到。
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的野牛、猎人和鸟
拉斯科洞窟壁画的马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所谓的“中国马”,其因形体颇似中国的蒙古马种而得名。画中的马正处于怀孕期,这与祈求增殖的观念有关;马的造型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比例适当;制作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而与雕画结合,尽管是采用单色平涂,却取得了立体效果,有一定的体积感;在色彩的处理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大面积的马身着明亮的黄色,马鬃涂黑色,形成明快的对比。就艺术上的成就而论,把该画列为杰作应是没有异议的;并应想到原始艺术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简陋的油脂燃烧物照明的条件下完成该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