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迪士尼最最最最优质的IP,《狮子王》真人版在千呼万唤中,终于登录荧幕。
1994年,动画片《狮子王》第一次与影迷见面,25年前的这部巨制,获得了近十亿票房。赢了票房,更赢了口碑,全球的电影奖项,《狮子王》共获得了14次提名,其中8次获得奖杯,还包括了两尊奥斯卡金像奖。在当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动画领域高不可攀的巅峰!
如果你一生只看一部动画电影,那么,我建议你看《狮子王》
今天,迪斯尼翻炒冷饭,又把《狮子王》拿出来反派,那么意义何在。
其实,当然是因为这个大IP可以再次为他们带来客观的收益,当年动画版的上映,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受众,只不过那时的观众,很多都还是孩子,而今天,他们都已经为人父母,更想带着孩子们重温一下当年的情怀。
但是,这部电影,你当年真的看懂了吗?
1、嫉妒之心,成年人的毒药
整个故事其实都是因嫉妒诱发的,刀疤狮子如果不是因为嫉妒木法沙有草原王位,也不会动起了暗害木法沙,进而嫁祸给辛巴的心思,归根结底其实都是想要掌控无上的权利。如果刀疤恪守己位,做自己的二当家,那么,也不会有后面辛巴王者归来的大戏,刀疤自己也不会最终丧命。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贪心不足,见利忘义,总是想要的更多,继而不断攫取利益, 却从来不会在意自己是否伤害了别人,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反噬自己。
刀疤本来是辛巴最亲近的叔叔,一家人本应互相扶持,但刀疤却利用自己的身份作掩护,不断的做伤天害理之事,实在让人感慨。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身边至亲之人,却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这种痛苦,肯定要比一个陌生人更让人刻骨铭心。由此还可以看出,有时候,身边觉得亲近的人,如果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往往更隐蔽,更危险,更伤人。
2、父母身边不是温柔乡,出去历练才能变成英雄
木法沙的死,让辛巴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避人们对它的追捕和谴责。在本应有父母的陪伴,欢乐的度过童年的年纪,但是却被迫完全靠自己努力生存,这其中一定充满了艰辛。但是辛巴也是幸运的,在这样的困境中遇到了丁满与蓬蓬,有了朋友的照顾和陪伴,它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自信,终于成长为一只威风凛凛的雄狮。
这样一出《哈姆雷特》一般的剧情,反倒被《狮子王》演绎的更接地气。试想,如果小辛巴安逸的活在父母身边,木法沙也没有离世,那么这样一出宏大的歌剧,也许就会变成“我爸是李刚”也未可知。正因为有了种种不幸,辛巴才变得更坚毅,更加珍惜爱与亲人。但是我并不觉得辛巴是幸运的,只能说辛巴在被不幸的命运安排之下,走出了最好的道路。
那么,最终辛巴能王者再临,也就显得更加理所应当,更加引人瞩目。辛巴变成了所有人的英雄,只是英雄必须要经过一番冰与火的洗礼。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英雄,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顶天立地有担当的人,那就多一些历练,少一些纵容。
3、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刚刚说了小辛巴没了父母,成长为真正的雄狮,但其实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电影开篇,木法沙跟辛巴的一些情节,真的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对于每一个好奇的孩子都会问的问题,比如生存与死亡的问题,对时间的思考,对坚守信念的理解,甚至对于欲望的自我约束等非常难以解释的哲学问题,木法沙都为辛巴解释的非常便于理解,发人深思。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都会提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对于他们问题的解释却那么苍白甚至只能逃避。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与感悟,与朝夕相伴的父母充满了重要的联系。
在辛巴犹豫不决是否要回到荣耀石的时候,最终还是去世的老木法沙英魂不灭,显灵给辛巴,提醒它要“记住你是谁”,最终让辛巴坚定决心回去面对,可见每个孩子的心中,父母曾经的教诲是多么重要。
无论何时,作为父母的我们都要让孩子时时刻刻感悟到爱与被爱,感受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用怎样的逻辑在运行。毕竟,爱,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超能力。
4、警惕“温水煮青蛙”
当辛巴偶遇娜娜时,娜娜曾经劝说过辛巴回到家园面对他的叔叔刀疤。但是辛巴明显是怯懦了,它非常留恋现在的生活方式,无忧无虑,不许承担任何责任,每天吃虫子,和蓬蓬丁满打闹玩乐,早已忘记自己的身份。
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简单,安逸的环境中,不断沉迷,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当一个人完全丧失了进去之心,甚至他还应该肩负着一份责任,那么他带来的问题一定非常大。辛巴如果最终没有回到荣耀石,那么可想而知,它会是一只快乐且无人认识的狮子,可它的家乡,那群在刀疤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动物们们,一定会非常痛苦。
每个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而去选择一条艰辛的道路走,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环境的改变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如果我们时刻不做准备,总是享受着唾手可得的安逸现状,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永远无法成长,无法蜕变,最终沦为一个受命运摆布的人。
幸好,辛巴醒了过来,勇敢的踏上它的成长之路,成为狮子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