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美国霸权的烙印。美国掌控互联网主动脉,通过操控互联网来控制世界。近些年,网络议题从相对边缘的区域逐步渗入到国际舞台的核心区域,美国积极加紧网络霸权的实施:垄断核心技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霸权,强推美版国际规范构筑网络制度霸权,运用“网络自由”构建网络意识形态霸权,大力拓展网络军备建设推进网络军事霸权。基于美国网络霸权的内在矛盾,以及国际社会的抵制,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霸权地位也将逐步下降。】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号”(Sputnik)后,为了确保美国在经受苏联第一次核打击后依然有足够的通讯网络,能够将总统的核反击指令有效下达到基层部队,美国随即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该局开始对兰德公司(RAND)提出的无明显中心节点的网络进行研究资助。1969年,这种实验性网络正式上线,以该局名字命名为阿帕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简称ARPANET),这就是互联网的雏形。可以看出,互联网的诞生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也是美国追逐国际权力博弈的结果。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看,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是互联网技术最主要的发源地,也是网络根域名解析服务器最大的控制国。美国仍然在谋求现实世界霸权国身份在虚拟世界的扩展和延伸。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空间,网络空间也被看作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神经系统”。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因此,美国通过控制网络来控制世界,这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巩固霸权地位的新选择。本文从技术资源、制度层面、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四个方面来分析美国进行网络扩张和霸权护持的方式和途径,这对于探究美国网络霸权的实现及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为今后着眼美国网络霸权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突破美国网络霸权束缚进行全球网络治理等研究,提供逻辑起点和框架基础。
垄断核心技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霸权
美国通过跨越国界的网络空间,将权力触角不断越过其他国家的主权边界,在全球进行布控。这种能力的生成,主要源于美国先天的技术优势。“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美国在资源配置、技术标准、内容生成等方面都处于垄断地位,其独霸着网络资源的分配权力、主导了网络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这构成了美国网络霸权的基础。
1.1 独霸网络资源的分配权力
自从计算机诞生和“阿帕网”问世以来,美国就把握住先占者的权力,牢牢掌控着网络资源的分配权力,因为“初创者往往是标准的创立者和信息系统结构的设计者,该系统的路径依赖发展反映了初创者的优势所在。”①
网络资源的分配权力主要包括IP地址的分配权和国际互联网根域名的控制权。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专有的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终端在网络上唯一的标识号,一个国家拥有多少IP地址事关这个国家的网络空间生存问题。同时,每个国家和机构都被分配了相应层级的域名,域名是对应互联网数字地址的层次结构式网络字符标志,是网络世界的门牌号。域名系统是整个互联网稳定运行的基础,域名根服务器(Domain Name System,简称DNS)是整个域名体系最基础的支撑点,通讯中使用的网址最终由处于网络顶端的域名服务器来决定。支撑互联网运转的域名根服务器全球共有13台,其中1台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12台辅根服务器中有9台分布在美国,被其完全控制,另外3台分别设在美国的盟国英国、瑞典和日本,间接受到美国的控制。实际上,掌管这些域名根服务器,美国就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的主动脉。②
2001年后,网络空间的核心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没有了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之分,网络空间最根本的资源也不是那13台根服务器,而是具有绝密性质的隐藏发布主机。隐藏发布主机被称为超级源,13台根服务器可以去访问并读取它的数据,然后再用镜像去读取这13台根服务器,依次向全球扩散。谁都不知道隐藏发布机位于何地,其位置所在地是不予公开的绝密。我们熟知的只是美国公布的镜像根服务器,而镜像根服务器只能单向读取隐藏发布主机的数据,不能对其数据进行修改。
由于美国掌握了域名和地址的分配权,导致网络空间疆域的分配严重不均。美国3亿多人口拥有约16亿个IP地址,占已分配地址的44%,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超过5个IP地址。相比之下,亚洲占据了全球约60%的人口,但分配的IP地址却严重不足,中国只占全球IP地址总数的9%,印度仅占1%,每个中国人只有0.2个IP地址,每个印度人只有0.03个IP地址。③从技术上讲,域名根服务器是可以多元化的,只要在不同的域名组织间制定连接规范就可以达成,然而,美国一直反对域名根服务器的多元化。④
目前,所有的域名根服务器均由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简称ICANN)统一管理,它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以及IP地址等的管理工作。虽然ICANN自称是非营利性组织,但它却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并根据同美国商务部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进行运作。这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美国政府通过ICANN掌握了对域名和地址的封疆权,管理并控制着全球互联网空间。如果美国想对任一国家进行打压,其无需进行经济制裁或军事打击,只要将该国二级域名服务器与根服务器的链接断开,该国立刻成为信息孤岛,与世隔绝,被打压国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随之蒸发。⑤
1.2 主导网络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指出:“网络权力取决于一系列号刨造、控制及信息沟通为基础的电子和计算机有关的资源,其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网络、软件及人类技能。”⑥这是美国网络霸权实现的物质基础。目前,互联网产业链上的每个关键环节基本上都由美国所主宰。美国制造商垄断了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硬件和软件核心部分的生产,从英特尔芯片到微软操作系统,从思科的路由器到Google的搜索引擎,处处都浸透着美国的身影。
美国控制着互联网运转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操作系统。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座大厦,那么CPU、计算机终端、大型存储硬盘和交换机在内的网络硬件设施就是支撑互联网大厦的基础骨架,软件尤其操作系统则是大厦的精华部分。美国掌握着这些硬件、软件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潜移默化地拥有了莫大的权力。⑦例如,美国的Windows、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称霸PC、平板机和智能手机,微软占据着全球个人电脑90%以上的操作系统市场,具有无可动摇的垄断地位。美国还在许多关键设备和基础设施中植入后门程序,为今后控制、窃取他国信息提供方便。1998年,有人发现Windows操作系统中存在用途等详情不清的第二把密钥。之后,加拿大Cryotony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安德鲁·费尔南德斯(Andrew Fernandes)证实,这第二把密钥叫做NSAkey(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简称就是NSA)。由此可见,微软公司为了能让NSA随意进出全球Windows用户的电脑,在每个Windows操作系统中都安装了“后门”。
美国控制着互联网通信干线。目前,互联网通信主要以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为主,而全球通信线路中的主干线多数分布在美国,且全球各地的通信都要经过美国的主干线。美国可以通过控制通信干线来切断任意国家的信息流向。
美国控制着互联网的信息源。美国通过两种方式掌控网络信息来源:一是运用门户网站。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站访问量,而且世界排名前20位的网站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国网站。二是利用搜索引擎。⑧美国拥有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最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Facebook。这些搜索引擎和网站得到的信息都是经由美国筛选过滤的。
美国主导着互联网语言的存在。网络世界中语言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代表一个国家在网络世界的软实力,其深层次隐藏的是民族、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在这个独特的虚拟世界里,美国通过主导网络语言的存在控制着网络话语权。在全球网络空间中,通行语言是英语,互联网中70%以上的内容是由英语传播的,全部网页中81%的页面是英语页面,其他语种加起来不足20%。美式商业文化和价值观通过互联网这一绝好的通道源源不断地传向全世界。
1.3 利用技术资源优势实施网络监控
美国控制着IP地址分配、管理着国际互联网的根域名,主导着网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使美国在网络空间上拥有了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这种优势转化成一种巨大的权力,表现为其不受节制的大范围窃听和监控,以此实现自身的网络信息霸权。美国早在1970年代就被披露了“三叶草”项目,2000年和2001年被披露了“食肉动物”项目和“梯队”项目。⑨“斯诺登事件”曝光的“棱镜”计划仅是美国信息霸权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旅伴”和“肌肉发达”等计划。其监听的内容从电子邮件、电话记录、通讯录、社交网络信息到手机定位信息,监听对象从美国公民、外国公民到外国领导人,其中,中国、英国、德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和西班牙等国家的领导人电话都在美国的监听范围内,⑩“无处隐藏”是美国监听全世界的最好写照。
美国实施网络监控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获取。“棱镜”项目便相继与微软、雅虎、谷歌、脸谱、PalTalk、YouTube、Skype、AOL和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合作,数据将通过这些公司的服务器以电子方式传输给政府,有时一些公司的服务器还会建立独立的安全入口,便于政府调取信息。
二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别机构主动、秘密、远程入侵获取信息。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在1997年就下设了“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秘密入侵目标计算机和电信系统、破译密码、攻破受保护目标计算机的安全系统等,窃取存储在目标计算机中的数据,然后复制目标邮件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和通过的数据流量,来获取境外目标的情报。(11)美国国家安全局与国防部在2003年与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签署《网络安全协议》,规定电讯企业要在美国本土建立“网络运行中心”,美国政府官员可以在发出警告半小时内进入查访。
三是通过光缆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数据。全球的通信流量大部分经过美国,目标数据流很容易地流入或流经美国。以支撑全球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的海底光缆系统为例,自1988年12月开始,第一条跨洋海底光缆(TAT-8)进入商业服务,从那时起直到2008年,欧美公司垄断了全球光缆市场,其铺设的海底光缆普遍发端于欧美发达国家,或者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枢桥接点。虽然自2008年开始,相关公司将投资方向转向了基础设施薄弱的非洲等地区,但欧美公司垄断海底光缆的事实没有改变。目前,全球网络空间的海底光缆线路是以美国为核心节点连接起来的。一个数据点从一边到另一边,一定经由美国,美国可以随时截取获得信息数据。
美国正是利用其在网络空间中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穿过“棱镜门”软件便道,翻越路由器“陈仓暗道”,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天窗”,在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肆意行动,事实上,美国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实实在在的最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