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名将辈出的时代。但若论战国名将谁最强?那定然是非“亚圣”吴起莫属了,之所以说是吴起最强,是因为这吴起绝非是其他名将可比。吴起是一位通用性人才,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而且最终出将入相,担任楚国令尹(宰相),在楚国实行变法。其变法虽最终失败,但是也让楚国脱胎换骨,国力大振。所以,这吴起其实要大致相当於孙武+李悝+白起了。
在兵法理论界,吴起是与孙武并称的,但是孙武其本人的实战经验却极少。可以考证的只有吴破楚入郢之战,有孙武的重要参与。其独自为将的战争经历更是没有,而吴起与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在实战经验方面,可以说,吴起远胜于孙武。孙武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兵圣”,而吴起被称为“亚圣”,就正如儒家的孔孟一样,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其实就是远超过孔子的。
所以,称吴起为兵家“亚圣”,也并不意味着其与孙武的能力存在什么差距。只不过,孙武出生的比较早,生於春秋末期,刚好处于春秋向战国的转变阶段,才刚刚有兵法诞生的土壤。春秋时期的战争跟战国时期的战争相比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像《曹刿论战》一书中描述的那样,那种战争模式压根就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理论”,只能谈到“战争技巧”。只有战争到了更“白热化”的阶段,才能有成熟的“兵法理论”产生,所以,《孙子兵法》便应运而生,孙武便成了兵家的鼻祖。日本战国时代的军神-上杉谦信,便特别崇尚《吴起变法》,另一名将-武田信玄却崇尚《孙子兵法》;只可惜《吴起变法》原有48篇,却仅存6篇。
有人认为,在战国时代,白起的斩首业绩最多,白起应该称为战国最强名将。其实,斩首的多寡并不能衡量一位将军的真实战力。战国时代,唯有秦国实行斩首制,这“斩首制”一到了战场上,那么秦军看到对方时,就像见到一群群头顶“白花花的银子”一样。这种制度,在较和平的历史阶段实施,都会有人动“杀良冒功”的念头,何况是战场上,那肯定是不论对方是否伤俘或愿降的,就拼命割对方头颅的。
据战史学者研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在战场上重创敌方10%左右的主力,就能促使敌方的大崩溃,所以在战场上直接战死的其实并不多。而长平之战,这个比例应该远不到10%,而白起在长平之战前的战争中,也有动辄斩首二十余万的战绩,这二十余万的首级中,其实绝大部分是伤俘而被割了脑袋的。而在长平之战中,据白起“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这句话看来,这被坑杀的四十余万赵军中,应该包括不少比例的上党百姓。所以,白起斩首的近百万首级,至少十之七八算是冤魂。
再则,白起为将的秦国是当时天下战力最强的国家。而吴起,在鲁国为将,能以弱小之鲁国击败强大的齐国;在魏国为将,魏国虽先实行变法,但毕竟是新兴国家,又是与韩、赵两国三分的晋国。所以,魏国的底子其实并不厚,但是其却能做到屡战屡胜而未尝一败,这个怕是白起也很难做的到。
再则,吴起为魏国创立了一支最为精锐和彪悍的重装步兵--魏武卒,魏国凭此纵横天下几十年无敌手。这魏武卒便如同战国时代的倚天剑,后魏武卒虽到战国中后期逐渐衰落了,但是这却不是魏武卒自身的衰落,而是其掌控者本身的衰弱。
古龙曾经说过:“若非强者,即便名剑在手也是无法成为人中之王的!” 所以,同样是倚天剑,灭绝师太的师兄-孤鸿子,曾从灭绝师太那里借来倚天剑去与明教的杨逍比试武艺,可是倚天剑尚未出鞘就被杨逍击败,剑也被杨逍夺去。但是杨逍拿着剑竟然笑道:“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在我眼中,却如废铜废铁一般!”随手将倚天剑抛在地下,扬长而去。杨逍以其自身的武艺击败了手握倚天剑的孤鸿子,并表示出了对倚天剑的不屑一顾,我们会觉得少年时期的杨逍真有个性,够拽。但是,到后来,灭绝师太手握倚天剑对明教大开杀戒的时候,杨逍如果还觉得倚天剑如废铜废铁一般的话,那就不是有个性、够拽了,而是眼瞎了。这倚天剑如果要是再到了张无忌的手中,人们更是另眼相看。
吴起打造的魏武卒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魏武卒,在公子卬手中,就如废铜废铁一般;在公叔痤手中,也不过是把寻常利器;在吴起手中,才是一把倚天剑。吴起能为士卒吮疽、与军中最下等同食,能让将士用命,这不是每位将军都能做到的。
尉缭子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尉缭子是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军事家,其本人所著的兵书《尉缭子》也同《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一起在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之一。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双方动辄都是几十万的兵力参与,王翦灭楚更是动员了秦国的空国之兵,达到了六十万。而尉缭认为吴起提七万之众,就能让天下莫能当。根据吴起曾以五万之众击败秦军五十万来看,这绝不是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