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奕杰时不时摇着他那小塑料锹,在车内欢腾地蹦跶着,红色的小锹子透射着光流露着无限的活力。他一边望望窗外游过的花草树木,车流人海,一边睹视瘫坐在边上的俞志祥,振奋道:“待会我去赶小鱼,你去做陷阱!”
他的母亲看着愈来愈多的车辆嵌进路口,郁闷了。
人似乎就是繁殖期的鲑鱼,陆陆续续地从广袤的土地上拥向狭小溪流。当然,这是值得的,因为小溪的环境不错,奕杰他们这几条鲑鱼也义无反顾地镶了进去。
奕杰是个丈夫,知道能屈能伸,知道人多后便急忙和俞志祥换职业:你去赶小鱼,我去做陷阱!他匆匆忙忙到四处搬石头,在近岸边砌起一个简陋的石堤。
喇叭声音很聒噪,仿佛要钻通所有人的脑袋——涨水了。人们纷纷撤离至岸边,潺潺的溪水带走的不仅是人们的些许热情,还有这场热情盛宴留下的污秽。俞志祥是个爱干净的人,他可不喜欢这些漂浮的垃圾,于是停下找鱼的进程,奔向垃圾,将它们扔上陆地。但垃圾随水流狂飙,俞志祥无法顾及,他们便狡黠的流向下游。
小奕杰蹲在远处,看着砌起的石堤水下,很激动地越起来,回头看看俞志祥:“鱼!”,俞志祥没有回应,一心扎在垃圾上。小奕杰好奇为什么哥哥捡垃圾,但也并没有过问,而是模仿着一起去捡垃圾。
他们的母亲都很鄙夷:“我们是来玩水的,不要捡垃圾了,捡不完的!”俞志祥知道是来玩水的,可能是没穿泳裤,可能是看到河水太脏了,他已经没有心情玩水了。
石堤在溪水的喧闹中渐渐崩塌,但它确实拦下了不少垃圾,当俞志祥重新把石头拾起来,他喜出望外:鱼!确实有鱼,黑色的、修长的鱼苗。虽然俞志祥想抓鱼,但他更想把垃圾拿走,还给鱼一个干净的家。
临走时,小奕杰已经捡了不少垃圾,他把最后一根带刺的铁丝插入土中,啷着俞志祥回家(俞志祥看看他重新搭起的石堤),退出了溪流。
花草树木摇曳着,为这些旅客送行。
车上二人的母亲说着这个溪流的不好,留着下次旅游的地点。俞志祥只是听着,郁闷地想:中国推行的可是素质教育,为什么感觉人们的素质还是有普遍提高呢?或许是受教育的程度还不够…………是的,人是这样的,他们只是享受着一切美好事物的灿烂,然后挥霍、破坏,但他们也一定是拒绝承担事物之后的腐败,咒骂、嫌弃。现在的溪流还有大片的人光顾,可能垃圾把它变成臭水沟的时候,也没有人再会光临了,或许还有人还会浅浅的问:到底发生什么让它变成这样了?
俞志祥得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人是喜欢后悔的,因为环境污染历史告诉这些人,他们学习历史的最大成果就是他们不喜欢总结历史,不愿借鉴历史,不敢面对历史。
他不愿在想这些扰人思绪的东西。他又想到小奕杰,对的,小奕杰相信这个混浊的小溪有鱼,在石堤建起之后确实也欣喜发现了鱼。俞志祥也愿意相信:美好的事情也一定是存在的,只不过环境太污浊,把它们给藏起来,总有人要挺身而出去保护它们,它们才会渐渐的显露。
“这件事可不是光我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呀!”俞志祥苦恼到,但他又很欣慰,因为小奕杰这次捡垃圾很有干劲,是活气十足的后生。他想来,看看依睡在肩上的小奕杰,或许有一个石堤在他的心中悄悄砌起……
————笔者 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