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七 来自第二十二章《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P216
如果主观自信不可信的话,我们该怎样评估直觉判断的有效性呢?判断在什么时候才能反映出真实的技能水平呢?什么时候会显现出有效性错觉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考虑到技能习得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当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培养出直觉来了。
直觉的对错评估
在我们的实验快结束时,我和加里•克莱恩就上面提及的那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一般性答案:什么时候可以相信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直觉?我们的结论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将可能是有效的直觉与可能是无效的直觉区分开来的。这就好比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真假一样,关注这件作品的出处通常比关注作品本身的判断准确率更高。如果环境有足够的规律性,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掌握这些规律,联想机制就会识别这些情境并做出快速且准确的预测与决策。这些条件若得到满足,你就可以相信某个人的直觉。
不幸的是,联想机制同样会产生主观的强迫性直觉,这种直觉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观察有天赋的年轻人在象棋方面取得的进步,就会非常清楚完美的技能不是短期能练就的。在接近完美的过程中,他会犯错误,而且对这些错误还信心十足。当评估专家的直觉时,你应该时刻考虑到该专家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挖掘线索,即使是在有规律的环境下。
在一个不够规律或效度较低的环境中,判断启发式就会被激活。系统1通常会用另一个问题快速替换掉难题,创造出并不存在的关联。此时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预期的那一个,但这个答案会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会通过系统2宽松的审查。你可能想预测某个公司的商业前景,并相信这就是你正在判断的事,但实际上,你对这家公司高管能力的印象主宰了你的评估。因为替代是自动发生的,你通常并不清楚自己(你的系统2)赞同并采纳的判断源自何处。如果这是唯一出现在大脑里的判断,你可能就无法将它与你根据专业直觉得来的有效判断进行主观上的区分。这就是主观自信不能作为直觉准确性指标的原因:即使判断的是错误的问题,在作出这一判断时仍可能有高度的自信。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和加里•克莱因立即想到了通过评估环境规律和专家学习经历的方法来估测专家的直觉能力,而不是通过专家的自信程度来评判,还会问我们答案可能是什么。其实解决方案一开始就很明显。我们先前就知道火场指挥官和儿科护士的直觉是有效的,而米尔研究的那些专业人士以及股票投资者和经济学者的直觉则不准确。
「I,重述知识」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在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被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且在判断时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能够相信专家的直觉,在这时候,联想机制被激发出来,能够快速准确的作出预测。
「A1,激活经验」
你身边有一位你信任的专家,说说他的那些方面让你相信他某一次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部门领导在对产品的市场走向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上个月初,在一个产品新上线时,我们都认为这是互联网纯线上产品,可以用互联网产品的推广方式来进行,但是他的建议是,此项产品设计偏互联网,但是在落地执行的时候,需要线下同事的大力支持,否则无法在广泛的客户接触点进行宣传和推广,于是我们在执行环节加上了线下一线业务部门的部分,并且增加了相应的奖励政策,以及线下渠道的专属优惠方案。果然在推广过程中,没有了线下的大力支持,新产品的推广不会这么快这么有效,他在市场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让他养成了很好的敏锐度,捕捉到了产品推广的关键点。
「A2,规划运用」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运用拆页知识点,你将如何设定你的计划?
在平台产品策划这方面,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今年要持续稳定的增长,通过产品运营、内容运营以及客户运营几个维度,来不断积累经验。
首先,总结复盘下两年多运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之前也做过各种总结,但是趋势类的没有做过,预测类的只是从今年刚开始,没有太多数据,因此首先要整理数据。
然后,平台运营趋于稳定,产品架构经过从零到一,不断试错的过程,现在也基本稳定,客户群体也基本稳定了,在这个长期稳定的运营过程中,关注日常数据,且设定平均数据线,要对整体运营情况有个基本预期,知道正常状态是什么,可提升的点在哪里。
最后,每次产品推广,活动推广之后,要及时复盘,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出针对性的方案,并且按照月度计划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