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回家后,爸妈对我显然比以前宽容了很多,除了不准我熬夜,其它都不太管我,只要我能挣钱满足自己的开销就行。
去年下半年,我从家里搬出去住了。原因无它,就是不想舒舒服服在家里被惯着,衣服有妈妈洗,一日三餐有爸爸烧,家务活一件也不做。
家里的亲戚们一如既往的会在这种时候出现,表达他们的不解,类似于“你傻呀,舒舒服服的日子不过,偏要一个人外去受苦。”的责问扑面而来。
我通常不愿意回答这样的责问,因为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解释会毫无防备的变成争论,继而无论多有理,也说不清。
我承认,自己一个人出去住有很多的不便,他们不说我也能考虑到。要交房租,吃饭也不像在家里不花钱,自己交水电费,自己洗衣服洗碗做家务,住处的安全,自己每晚临睡前都要仔细检查,若是遭遇了小偷强盗该怎么机智处理,都要提前想好等等。我粗略算了一下,我出来住后多花的钱,够我买十台iPhone7了。
总结起来一句话,在家不仅住得舒服、省钱、方便,还不需要时刻准备面对那些未知,多了一份“心中有数”的安全感。
但这份安全感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有些路,是人生必经之路,谁也躲不开,即使凭借一时的“聪明”巧妙回避,生活也会在将来如数返还给你,而那时你要付出的代价,绝对要比现在多很多。
爸妈能照顾我一辈子吗?我这样下去,结婚以后怎么办?父母颐养天年之后,怎么办?
有一次,家里有个亲戚替我介绍对象,我没肯,那个亲戚说:“人家这个姑娘能过日子呢,洗衣做饭样样能,还会精打细算,不像现在很多女孩都是大小姐,什么都不会。”我去,连这都替我想好了,没有爸妈,你可以娶个会干家务的老婆啊!我瞠目结舌。
在这里我先不谈“爱情”这种高层次的东西。仅仅因为一个人会干家务活,她就是个好的结婚对象,娶了她就有人替你干家务活,所以赶快结,不然被别人抢了。这婚姻的要求是否太低了呢?你其实并不欣赏对方,就因为自己不会某件事而对方刚好会,你就和对方结婚以实现自身的方便,这对于对方算不算利用?这还结什么婚?请个钟点工多好。
况且,现在很多女孩,谁说人家什么都不会了?只要是个头脑不笨的人,就算现在不会,将来结了婚,也能学学就会了。你看,我这么个大老爷们儿,现在不也是自己煮饭,自己洗衣服洗碗,自己交水电费,时不时还能自己发明个黑暗料理啥的,吃起来也不赖。
总之要自己照顾好一切,这可不是在家里躺在床上看几集《火影忍者》感动得掉几滴眼泪就能会的。
这两天感冒发热,我也是自己吃药,自己体察病情,自己调节心态。换作在家里,我肯定得躺在床上嘘个老半天,“妈,我想喝水”、“爸,帮我量个体温”、“爸,我头好晕”、“爸,几点了,下次什么时候吃药?”,然后父母像服侍家里的太子一般,忙前忙后,我也心安理得地接受爸妈的悉心照顾,没准还会感动得心里热乎乎的,心想:“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父母也不会,有家真好。”
除了生活技能的提升,除了不再容易依赖,除了能更坦然面对生活的未知,独自在外还让我彻底看清了自己的现状和无奈。
以前在家,工作干得不爽,老有辞职不干的想法,觉得爷为你那点钱受那么多委屈,不值。后来我就真辞职了,生活也的确没有因为辞职而变得不好,因为住在家里嘛,避风港替我挡掉了那些风。
而出来以后,处处花钱,水费迟交个一天就要被罚款。这期间我工作上也遭遇过不顺心的时候,也冒出过辞职的想法,但一想到没有了经济来源,房租就要动用生活开销了,吃饭就紧张了,我才深深感受到,我现在做任何工作都是为了生存。我出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取一份金钱,不是为了理想,不是为了情调,也不是为了所谓生活,我就是那万千为生存而努力工作的人的其中之一。
古典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贴在文末和大家共勉:
当你去追求一个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时候,你可能就只能把自己困在原地,哪儿都去不了,其实这是最不安全的。
有人跟我说,我回家不是为了安全,是为了回家陪父母亲一段,我觉得应该陪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
陪父母这个动机我认同,但是这个形式真的是最好的形式吗?从生涯的角度,什么时候陪伴父母亲是最有效率的呢?大概在你的父母亲70-80岁之间,而这个时候你正好在40-50岁之间,这个时候你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心力、财力和精力来陪伴他们。
但是问题来了,你为什么会在40-50岁之间有很好的心力、精力和财力?
一定是因为你在年轻的时候,真真正正地让自己拼搏了一把,让自己成长了一把,建了一个稳定的家庭,才有机会在你40岁的时候有精力、心力和财力。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就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没有什么储备,你可能并不能照顾他们,只是祈祷自己不要给他们那么多拖累就好。所以年轻的时候不拼,难道老了才去拼吗?
你认为的安全的形式,可能是最不安全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