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在厚厚的两大本心理咨询师的教材中,我看了大量案例,同时也从其他心理咨询案例类的书以及老师们的亲口讲述中得知了很多案例,我从中发现,有三类孩子,未来容易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一,有一个异常严厉的父亲或母亲,以母亲居多(我想是因为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大部分家庭都是母亲在管孩子吧)。
严厉的母亲会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用很高很严格的标准和严厉的手段控制孩子(也有些是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控制孩子),要求孩子按照她那苛刻的标准去认真做事,容不得半点粗心和犯规,容不得孩子的自由思想。孩子的个性从小就被压制住了,没有机会释放。孩子精神上独立成长的机会很少,最后造成孩子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做事要听从母亲安排和指挥。
母亲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便将来上大学,脱离了母亲的视线,但他的头脑里已经自动存在一个“内在的妈妈”。他无论做什么事情,妈妈严厉的声音还会出现在他的头脑里,影响着他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做事情前,他自然而然会代入母亲的角色,给自己制定标准。
如果母亲在孩子童年和少年时代太严厉,要求太高,孩子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做事力求尽善尽美,这表面是好事,其实不然,因为孩子做事的重点在于“不犯错”,做事的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不能享受做事本身的乐趣,更不可能去创新。
也就是说,他的态度会很好,但能力不行,缺少开拓精神,缺乏创新勇气。
难度大的事情,容易出错,不如不做。失败预示着惩罚,他最缺乏的是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勇气。
二,小时候被父母贴了负面标签,比如:笨、丑、黑……
这些会导致一个人严重自卑,小时候可能表现不出来,但自卑和愤怒已经深入骨髓。成年后,当有人提到这个,无论是真嘲笑还是开玩笑,他都会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出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反应。
可惜很多父母只是觉得好玩,故意逗孩子,丝毫感觉不到这些言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看到孩子被逗哭了,还觉得小孩好傻好可爱,甚至嫌弃孩子不经逗。
三,童年某件事情受了委屈,但是无处说;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跟任何人说,压抑到了心里。
心灵创伤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忘记,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心病,最终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这些被压抑进潜意识的创伤,在某个时刻,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会被刺激,引发童年时的委屈感,然后爆发出来。
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反应过激、小题大做,但其实他已经忍了很多年,很痛苦。
孩子的委屈,往往是父母或者老师导致的,因为童年时,孩子最在乎的是父母和老师对他的看法。但即便是老师导致,也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委屈的家庭氛围,这才导致委屈无处倾诉。
新闻上常见这样的事情,一些人在行凶杀人后,他的同事、朋友或亲人往往会觉得很震惊,觉得他平时特别老实、本分,怎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行凶呢?不可思议啊!
其实就是因为平时太老实本分,才导致积压了太多的委屈,最后高度浓缩成定时炸弹。当遇到引发他委屈的情景时,就爆炸了。当然,更多的人并没有严重到杀人的地步,但也会造成双方的痛苦。
这三类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父母没有在乎他们的感受。
如果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就一定要关注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避免让孩子
成为这三类人。比如,不要对孩子太严厉,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不要让孩子的委屈积压到心里。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给他爱和自由,给他理解和接纳,鼓励他积极而独立地探索未知世界,尤其是他喜欢的事情。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有“毛病”,孩子本来就是在克服错误和毛病的过程中茁壮成长的。
如果父母太强调孩子错的一面,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而且让孩子的路越走越窄,越来越怯弱。
你,在乎孩子的感受了吗?
本文写作于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