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六月武当,青山叠翠,红墙绿瓦,美不胜收。在这个一直保持着零疫情纪录的湖北景区,乡村旅游的热度像气温一样在上升——
“营业额居然超过去年同期”
讲述人:曾君瑞
武当山“仁善居”房东
一直在寻找,一种生活,一个地方,一点闲情,一份幸福。
我毕业后后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三十四年的职业生涯养就她酷爱读书和旅游。曾经有一位老师的辞呈上写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实际上在我三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真真的破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
后来,我逐渐开始厌烦两点一线、枯燥无味的上班生活,闲余时间总是琢磨干一份小营生,不求大富大贵,但求生活自在。在旅游过程中,看到很多风尘仆仆的路人只想找到一个家。我的梦想是想拥有一个装满梦想的家,而这个家,恰好可以安放这些受伤的梦想。
让世界各地的人来体验我所追求的这种的品质生活,办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品牌民宿。这便是我十年前的一个梦想。后来,我选择在武当山地质博物馆对面经营一家名为“灵山居”的民宿。民宿用的房子我老家的别墅改造而成,首先开始办理开民宿需要的资质,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等等,其中卫生许可证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可跑断腿了,要求可严格,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还是成功办下来了。
万事开头难,我在创业时碰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民宿设计我们完全不懂。其实,当时连“民宿”这个概念也不是很普及,我们对很多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的。“仁善居”的设计,我们聘请的是“名舍7号”的专业设计师,屋子的一桌一椅,每一根木条、每一面墙,都是由“名舍7号”设计团队和我们共同“操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这是武当山文化精髓,因此室内设计,尽可能地保留了老屋的原貌,让自然的灵性渗透在民宿的每一个角落。
房间为新中式简约风,生活用具极为舒适。房间床上用品是国家A类色织水洗棉,淡雅古朴、亲肤透气、自然随性。洗漱用品使用的是“名舍7号”标准用品,客人退房后可带回家继续使用。一楼大厅为“遇见美好生活馆”,有免费的品茶区与阅读区,可以喝茶、闻香、读书,道家清音,仙乐袅袅。
营业后,生意一直很好。说到经营,要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诚信经营、培养回头客。不管游客量有多大,我们有多忙,我们都不会刻意抬高房价,而是尽最大可能保证服务质量。为了方便旅客,我们免费提供接送客人到武当山高铁站、武当山飞机场;接送客人到武当山景区正门;免费提供自行车;免费导游武当山太极湖剧场、武当山地质博物馆、武当山国际 体育中心、武当山文化广场、武当山商业步行街、玉虚宫、太极湖水上乐园等太极湖新区,以及太和楼、百家姓一条街,太极文化古镇,南水北调移民新村;24小时免费停车;帮助购买武当山门票等多项服务。而且,我们每日可按标准提供饮食,居住环境每日消毒,在您旅游期间,为您的安全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冲击很大,很多湖北的民宿经营者在苦熬硬扛。但令我意外的是,我们这种小众化、独居型的民宿却很受欢迎。今年“五一”假期,“仁善居”天天爆满,营业额居然超过了去年同期。
后来,民宿渐渐火起来了,武当山景区内的民宿也多了起来。不过,这些民宿多半是零星分布的,不成规模,市场氛围还不是很浓。
疫情好转后,游客仍然愿意来我们这里住,他们的积极反馈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希望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我知道民宿的天地里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我又一个起点……就像一个网友说的:有一种情怀没有繁华酥骨却有魂萦梦绕,有一种情愫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民宿有一种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意境。
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旅游业主
讲述人:沈明云
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
武当山海拔最高的民宿——本来民宿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明代诗人洪翼圣这样描述武当山。今天,大家来到武当山,还能看到这样的画境。
来武当山旅游休闲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从2003年到2019年,武当山特区游客从30万人次增加到10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5700万元增至81亿元。
随着发展,问题也暴露出来。八百里武当,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景区内外二元结构越来越明显。33个村和社区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多数农户无产业,房屋建设无规划,农村道路无发展,旅游发展无产品,农村面貌无变化。
针对武当山特区乡村发展问题,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武当山特区农房改造和产业发展奖励实施办法》,积极调动各方资源,把每一个问题对应的解决办法落实到位。同时,鼓励支持有资源、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户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发展民宿产业。
以前,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生态环境较差。现在,村里铺上了平整的柏油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树木,各个区域景点的指示牌立起来了,到村里住宿的游客多起来了。
前几天,我去景区核心区域的紫霄村调研,碰见正在栽培新移植来花种的紫霄村党支部书记张天新。他对我说:“前两天,有几个村民过来找我,说他们在外打工的孩子想回来。看到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打算回来了。”
“好啊!他们愿意回农村?”
“想让我们帮着看看,怎么开个民宿。”
“让他们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我们这边都尽可能帮扶。”
我们特别欢迎年轻人回来创业。年轻人回来了,农村才有希望。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和民房,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观光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路。这条路离不开创意多、干劲足的年轻人。
当然,这条路也离不开旅游。通过旅游扶贫的带动,武当山1252户425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278户813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住进了新房。每年超过10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为武当带来了广阔的旅游市场。我们正着力打造“武当道茶”“武当中草药”“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品牌,重点扶持八仙观村、大湾村、紫霄村等一批旅游名村,“樃梅溪谷乡村旅游示范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当山景区1月24日紧急关闭,当日疏散在景区游玩的游客1万余人。武当山旅游按下“暂停键”,旅游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因防控措施得力,一直为无疫景区的武当山3月25日就恢复开放了。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跨境、跨省的游客还很少,武当山还没有恢复正常的游客量。接下来,武当山特区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进“全域景区、全业旅游、全民好客”工程,继续把农村变成新景区,把农民培养成旅游新业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记者手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武当山民宿能够在“五一”假期迅速火起来,在只开放省内旅游的情况下,立刻恢复繁华景象,受益于周边游客喷薄释放的旅游热情,更受益于美丽的绿水青山和无疫情发生地区的金字招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武当山特区依托绿水青山,立足本土资源、文化特色以及无疫情发生的巨大号召力,以民宿产业发展为纽带做强全域旅游,带着村民奔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给旅游的复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乡村民宿是一种文化、旅游、农业深度融合的业态。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乡土风韵浓厚、建筑风格自然、设计各具特色、配套舒适安全的民宿产品,既能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品质,带动现代民宿业的发展,也能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武当与日月同辉,汉水共长天一色。近6万名武当山人民创造的瑰丽与沧桑,铺展在312平方公里的山高水长间,处处都是景观、人人都是风景。随着疫情向好,随着文、旅、农融合发展新动能的厚积薄发,武当山人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
记者:周洋 郭军 许海芳
责编: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