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1、KI原则解释清晰、有条理。从概念出发,结合WISE平台对KI模式的应用,详细解释了KI模式的原则。对《季节》课程的感受、运用、理解十分深刻。从课程的准备、收集证据、总结中对课程整个过程有清晰地认识。结合KI在课程中的运用,分析了课程采用的直观方法和学生的前后表现并且在教学设计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在对KI的理解中对“让思维看得见”运用形成观念库的形式,是对这个原则很好的运用。
2、教案改进增加了直观展示,加入动图、统计分析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概念。“让思维看得见”采用直观的方式,将科学概念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辩分正确观念”用形成观念库的形式展示,进而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不同观念,引导学生辩分正确观念。
3、在教学设计的问题导入过程中,教师在引出问题“同样环境下同时用手触摸金属和木头,两个温度是一样的吗?”后,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进行回答,总结出学生会有的几种答案,以形成观念库。这很好的体现出了KI环节中的析出观念和辨分观念环节,鼓励学生清楚地表达他们在多种常见境脉中产生的观念想法,析出他们带入科学课堂的各种各样的观念。这一点很好的借鉴了“季节”课程的设计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感悟。
4、整个教学设计环节逻辑条理比较清楚明确,先引出迷失概念,再通过实验介绍热的传递现象和物质的导热性原理,最后回到本设计刚开始的迷思概念,让学生根据各个环节得出的分结论来总结最后的科学概念,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用证据破解了学生的迷思概念,形成了科学的概念,很好的达成了本教学设计的目标。
缺点:
1、导入和活动一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温度,可以在导入之后直接进行科学实验。而且活动一和下面的活动二没有衔接。可以在导入之前带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温度,进而引出金属和木头的温度,再引出热传递和导热性实验。目的更加清晰。
2、在活动二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环节中,测量包裹在满杯中的冰块的温度变化,这一设计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部分。首先,满杯是什么?满杯里盛放的是热水吗?在冰块放的满杯之前,我们也许可以很轻易的测量出冰块的温度变化,但在冰块拿出来之后,需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冰块会不会融化?即使冰块没有融化,再测量冰块,温度确实升高了,那是否就说明温度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呢?在这里,冰块是否会融化掉是一个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很难测量出冰块的温度变化,如果改成将冰块放在满杯中多长时间之后,测量冰块的质量变化,看其是否融化,可能更容易操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