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次分离后,杨过和小龙女终于在第四次别后重聚时结为连理(虽然非常不顺利,可是反过来想想,若一切都顺风顺水无甚波澜的话杨龙之恋还有什么伟大之处?而且还有最后一次也是最漫长的一次分离等着他们呢),并带着小郭襄回到了古墓。
这次古墓红烛红妆之“喜夜”,新郎和新娘子的表现实在感人,虽然气氛悲哀愁切至极,但他们还是只能强作欢颜以维持“喜夜”之表象,纵使其间两人都先后哭了!
另外,原著中还详细地描写了小龙女上妆之后如何之漂亮美丽,后来还借小郭襄的表现来突出小龙女此时之相是如何的“美艳无双”。越是美丽之事物,若存在时间极短,那就会让这份美更加璀璨夺目且显得意义非凡,例如转瞬即逝的美丽流星就是无生命的美丽事物中之此类例子,而此时此境的小龙女就是活生生的此类例子!
接着,重点来了,杨过在箱底找到了一叠信札。
刚开始的时候,小龙女还不准许杨过看这些信,可是后来他们便“眼中都流露出顽皮的神色”,而且先时杨过说只看一封绝不多看,结果他俩后来却全看完了。这就好像男的对女的说我就吻一下绝不乱动但最后两人却孩子都有了一样,让读者产生一种“反直推”的有趣感。
可是,所有信都读完了,信中内容却基本上都跟王重阳所率义军军情和义军覆没后继续顽抗金兵势力有关,只有一句“比闻极北苦寒之地,有石名曰寒玉,起沉疴,疗绝症,当为吾妹求之”除外。
真是佩服,短短的一句话竟解决了读者眼中的两大难题!首先,说简单的,就是这句话解决了“小龙女怎么获救”这个难题,好歹也是女主角啊,怎么可能在全书情节发展接近高潮之时死去?接着,就是第二个难题——王重阳为何就跟林朝英最终没有结果?
这个问题单从看信这一段情节处根本不能彻底解透,只能回到之前相关情节处细推详究。
前面杨过拜小龙女为师时后者曾说过林朝英的故事:“她姓林……数十年前,武林中以祖师婆婆与王重阳二人武功最高。……后来王重阳因组义师反抗金兵,……后来王重阳举义失败,愤而隐居在这活死人墓中,……祖师婆婆那时却心情不佳,接连生了两场大病,……”。
以此估计,前者献寒玉给后者并不是真情所驱,而是当成任务一样去做,做完就可以安心避居活死人墓中了;可是后者将寒玉制成床是为了什么?应该就是为她自己和王重阳准备的!可是前者献了寒玉之后就往活死人墓中一缩了事了,这不变成后者单相思了吗?所以才有了后面生的两场大病。
再由更前面的丘处机对郭靖所讲的往事中可知,王重阳在被林朝英用耐心(原著中描述为“连激他七日七夜”)激出古墓之前他两人是“生平劲敌”来的,之所以王重阳之前一直于军务百忙之中还给林朝英写信应该就是他们互相又在比拼什么,很可能就是比拼事业发展状况。
不想王重阳这边后面屡战屡败,林朝英却因潜心练武而于武学造诣上高出王重阳一筹,最后王重阳终于彻底失败了。他是何等要强之人,既打不过金人,又比不赢“平生劲敌”,不入古墓中躲避还能怎么办?
很可能他们这还不是比拼,而是打赌!后来王重阳自忖打赌将输,就把赌注确定了下来——即为寒玉。这么说,之前他对林朝英是没有情恋之意的。可是,原著中又有这样的描述:“先前尚因专心起义抗金大事,无暇顾及儿女私情”。这样一来,就变成他们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倾心了。不过,为什么林朝英以“柔情高义”激王重阳出墓后,眼看都已经“无好事不谐之理”了,后面两人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呢?
原著中说王重阳出墓后,就与林朝英“化敌为友,携手同闯江湖”。按理说,应该日久生情才对的,结果王重阳对林朝英之意却是“只是在山上陪你十年,却又难了”。当时的情境是后者怨前者对她无情而约比武并提出了规矩条件。其实在她提出的规矩条件当中,答案就已经出来了,都不用去想象他俩同闯江湖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缘分难成了。
首先,就是她说她若输了便“当场自刎”。我的姑奶奶,这不明摆着要王重阳输嘛!太强势太不考虑对方感受了,不巧对方还是各方面能力皆为顶级之人且又极为要强!最关键之话已经先说了,后面的条件就只有附属意义了。
就这样,她用“化石丹”之计把王重阳的活死人墓“抢”了过来,并逼得后者出家做了道士。都说男女要阴阳协调才能互顺互融,可是,他们两人却都为极阳刚的性子,双阳互冲,不就是“一拍两散”吗(此种条件下最为良性的结果了)?
后来,王重阳“道书读得多了,终于大彻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缘法,又参透了情净虚无的秒诣”。他肯定是明白为什么他跟林朝英有缘无分了,或许也是因此他才比林朝英(她却始终不明白并心怀深怨)长寿很多吧。
但他对林朝英还是很有情(应该更多的还是友情)的,所以他于后来暗往古墓中吊祭林朝英时“抑住声息痛哭了一场”。可是,林朝英不管是在上次“夺墓”比试中,还是在后来自创玉女心经的过程当中,用的都是自身之真才智真本事!他为此独入深山潜心研究破解玉女心经之法,有小成却无大通,故只能“甘拜下风”。
后来当他于华山论剑中夺得九阴真经后,方才以此破了玉女心经,且在石棺盖上写下“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十六个字。就这样,两人彻彻底底地竞争了一辈子。
另外,还有一处描述可谓他们有缘无分的“补刀”之伤:“后来王重阳让出石墓之时,深恐林朝英讥其预留逃命退步,失了慷慨男儿的气概,是以并不告知(石墓秘道之事),却也是出于一念好胜”。他怕她讥笑达到了如此“深恐”的地步,这样说来她必是极端强势之人了。
他最后于墓中石棺盖上刻上那十六个字,或许其中饱含了他深深的无奈亦说不定。意思就是说若她以女性之柔示他,他焉能不动心?为何偏偏要死死地把他“踩在地下强烈摩擦”才舒心呢?现在他用他人之奇功破她奇功,虽不太光荣但到底还是他赢了,这下她该低头叫他一声“喆哥哥”(“喆”为王重阳原名)了吧?何苦因一时好胜之念造成如今阴阳相隔且无圆满缘分之局面呢?
正所谓“刚者易折”,林朝英就是因为太刚强了才会于感情之事上折戟沉沙的。她不比王重阳,后者好歹是个男的,本身天性自带三分男性阳刚之强,再加上七分后天极致能力之刚强,你让他怎么“柔”?他不能柔,那她的刚就伤害或者弄怕了他,这样他还敢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
可惜,可悲,可叹啊!可惜了这“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可悲两人“始终互不相下,两人一直到死,竞争之心始终不消”,可叹王重阳“此后深自谦抑,常常告诫弟子以容让自克、虚怀养晦之道”。全书四段主要失败感情经历中,他们这对之失败感情经历就是其中一段。
王重阳和林朝英的无果之缘在“射雕三部曲”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毕竟,若非他们有缘无分,焉有后来的全真教和古墓派?焉有郭靖的“大侠”之路(没有全真教就没有丘处机路过牛家村之事)?更焉有小龙女(小龙女是重阳宫外被人遗弃的婴儿,后被她师傅领养)和杨过(穆念慈不会变成杨铁心义女也就遇不上杨康)?那这样,后面还哪来的倚天剑和屠龙刀?
这样说来,好像若没有林朝英这人的出现,“射雕三部曲”根本就无从谈起了!接着,把视角从小说中暂时脱离出来,看一下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因素为何。
1959年,金庸离开《大公报》与他人合创《明报》,而《神雕侠侣》就是此时连载于《明报》之上的作品。《射雕英雄传》为金庸奠定了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不久,金庸就出来单干创业,并开始为《射雕英雄传》延写续作,而这部续作就是《神雕侠侣》!
所以,这部续作对于金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要延续前部作品的辉煌,又要为《明报》争取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批读者和支持者。这样,林朝英就成为小说中的最重要之原始情节推动因素,因为金庸要借她之表现说明这部续作是前部成功之作的拓展升级版(不管是从侠义之道上来说还是从真爱之美上来说都是)。
林朝英和王重阳没有结果虽遗憾,但杨过和小龙女之最终厮守却完补了这份遗憾(因为前两者的失败恋情在原著中四段最重要的失败感情经历中居于“顶级”地位,不管是从感情经历相关双方之个人能力上来说还是从他们各自于感情上失败后对后世造成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来说都是,而这四段失败的感情经历都是杨龙两人之完美爱情的对比衬托)。
但金庸又非泛泛俗家,在这么重要的一部作品中他还注入了“离经叛道”的思想,颠覆了很多传统价值观,这直接让作品变得更加有“味道”了,让作品内容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得到了纵横拓展的延伸升级。
好了,老前辈们的情感探讨到此为止,该回到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上了。
后来杨过果然想到了替小龙女疗伤的办法,不过,疗伤到了关键时刻,李莫愁却带着五个不速之客进了古墓。就这样,郭芙又闯了一次祸,可她还是一副满不在意相,小龙女却因此而毒入周身大穴。但出了古墓后,小龙女却要杨过去救郭芙出火海。
就这一段经历,可以整理出这样的因果关系:小龙女与杨过因为李莫愁而中毒,接着杨过用计将李莫愁关进了石棺内(在石棺内之时,李莫愁在想之事只有“恨极了世上每一个还活着的人”,她以为自己就要死于石棺之内了,所以还想这死后要化成厉鬼害死世上的每一个人,典型的自己不好过也要别人更不好过之想法,这时她的心理变态程度已达到顶级),后来小龙女又因郭芙之误而毒入周身大穴,出了古墓后,郭芙因李莫愁之故陷身火海,杨过不想去救,小龙女却叹道:“咱们不幸,那是命苦,让别人快快乐乐的,不很好吗?”
最后杨过为了救郭芙,竟“腿上已烧起了无数大泡”,这根本不是顺手而为之事啊,而是全力而为之事(所以耶律齐虽喜欢郭芙,却不敢进去救,因为他武功不如杨过,进去救就是送死)!
就这样,经过古墓这一次经历,小龙女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想着自己不好过却要让别人更好过以让世间少悲多喜(作为对比的是李莫愁想着自己不好过就要让别人更不好过以让世间充满悲愁)!
原著中有个情境描写非常贴合这种气氛:“但见他夫妇(杨龙两人)衣袂飘飘,资神端严,宛如神仙中人。郭芙向来瞧不起杨过,这时猛然间自惭形秽”。
全书的高潮部分就是从此处开始而于后来杨龙两人于绝情谷中分离而结束的,“神雕侠侣”已经初具雏形了!
小龙女既然已经于人格方面升级完善了,接下来就轮到杨过“悟道”(即侠义道之外的人生之道)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