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回来了!怎么有种怀二胎的赶脚!费好大的劲儿才想起来我要写神马==
忙完了本以为最后一门考试,可又收到了四月份替换学分的申请被拒的消息,意味着写完论文还要继续跟法兰克福学派死磕==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心心念念倒计时等待某人归来,最后一切又在水逆中崩塌,现在正在艰难的自我重建当中。。稍微回过神儿来,掐指一算,嘿,距离我注册的日子还刚刚好过去21天,时间衔接得不错。我的娃儿将于9月底问世,幸好错过了处女座,要不然我这为娘的真是对不起他。。
回到正题上。
我想把题目缩小,去掉IMAGE这个复杂且难以阐释的概念,把理论集中到contact hypothesis上;去掉SIM Model 和international television的内容;缩短问卷到20个问题以内;所有变量全部在contact hypothesis中寻找,于是乎,我现在的任务变成了:
- 主要阅读Schiappa及援引了他的几篇文章,从而掌握基本概念的内容及演变脉络;
- 确定假设及验证模型,发给导师征求意见
这几天我阅读了两篇硕士论文和一篇期刊。硕士论文(Davis, 2008;Schapple, 2013)很短,数据模型相当简单,但基本概念和思路还够清晰,最后所有的假设都没有得到statistical significance,最后看他们怎么自圆其说很受用==Dibble, Rosaen (2011)很不错,提到了parasocial interaction vs. parasocial relationship的区别,提到的几个measurements可以借用,比如Schramm(2008),只是他们把理论上述到paracommunication,而非contact hypothesis,所以需要在定义上继续加深。
重新整理了一下打印的论文,有点如数家珍的赶脚,基本上大部分的论文在笔记的帮助下都可以回忆起大致内容。读论文也是需要训练的,明天在家争取把zotero中的也整理、打印出来,因为我要在家等我的粉嘟嘟,想到就好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