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了一遍《向着光亮那方》,觉得那一束束的光真好。我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得出的答案是因为那是一个人走过的路,真实而不虚,可以给自己带来向前的光亮和勇气。
很多人写作,是为了成就一部好作品,为了谋生。很多人写记录,是为了记录,为了安慰当时的自己,只是为了记录当时。也有很多人写下来,是希望有一天能被看见,能得到理解或者给别人分享带去一些启发。
里面的很多话我常常记不得,但就是能感觉到一种坚持的力量,一心向前走,会难过尴尬,但从未放弃过。想起来就觉得心安。每一次的坚持和慢慢的改变,去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里面有个故事讲彬姐,我就想搜搜那个蜂蜜想买些。没搜到却无意中出现一个如何评价刘同这个人,好像是这个标题。我就想看看是不是其他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喜欢他。随意点开的一条评价居然是说同哥的各种不好,什么矫情什么文笔不好写的这么烂还能得什么奖,什么当知道周围人都说同哥写的好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圈子被带坏类似的。还有个居然说自己曾经半脑残喜欢同哥的作品。当然很多是好的评价,不巧我刚好看的头两个就是那两个不好的。
文学写作是什么架构我不清楚,该是怎样的文笔我也不清楚,但是我想问,怎样才算一个好作品?不能因为你是专业人士,整天专业术语的说着分析着你就是大神,就可以随便否决别人大俗话却让人支持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瞧不上别人的作品,可以觉得后来的作品不好,但也别把别人的成就都归为商业化赚钱的套路。还有人说就是抓住了大家身上的某些影子才有卖点。不知道写这些的人怎么想的?不知道他和别人有没有相似的?不知道他不被理解的时候是否也会想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同行?不知道那些在最初与同哥有接触聊天现在觉得人家变了的是怎么理解变这个字的?如果你选择的是一路向前的脚踏实地,那谁不是从懵懂的跌跌撞撞,从年幼无知到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得心应手?谁不是从小把很多人当成全部到后来我们都有选择的选择谁在我们的世界?谁不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着各自的生活?或走或留都是常态。就算后来我们不在喜欢某些人,只要对方没有做什么缺德的事,我们还是应该对当初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怀有感恩之心,而不绝交还说坏话。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并不一定是苦涩难懂还要贴合时代背景去分析去品读的,很多时候,迷茫的大多数普通的我们,要的是一束光,要的是曾经别人面对如此迷茫的时候的一些借鉴。我们在书里能读到自己的一些影子是一种幸运,因为我们知道原来还有人和我们一样,曾经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书里能读到别人的故事,能借鉴,能反思自己,能沉下心来做自己的选择。一本书能带给我们面对困惑的勇气,继续前行的光,它就是好的。不管这本书,写这本书的人是不是真的为了赚钱,就算为了赚钱,他的构思也给别人带去了向着光亮那方的勇气和希望,那他的成就不是他该得的吗?
我们总是想这样那样的去诋毁一个人?这到底是那个人真的很糟糕还是妒忌?诋毁了又怎样?每一个靠自己努力奋斗的人就是值得敬佩的。谁不是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不停的改变,不停的适应,不停的焦虑,不停的跟上?如果一些改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光,不在那么焦虑,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它?认可他和它?
刘同,谢谢你。谢谢你的向着光亮那方。谢谢你让我看见了传递光的美好。谢谢你让我从容的面对生活。谢谢你的作品解答了很多疑惑。谢谢你的分享。谢谢你的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