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粗杂粮,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 严格控制“三高”(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其中,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和降压治疗是防治动脉粥样斑块的三大基石。
一是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后容易形成血栓,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均应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二是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节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还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血栓形成。目前常用的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第三代调脂药物调节血脂的效力最强。至于具体选择哪一种他汀,要根据调脂目标及具体病情而定。他汀类单药治疗不能达标时,可联用依折麦布、PCSK9等其他调脂药,尽可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患者应坚持长期规律用药,间断用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三是降压治疗。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四是降糖治疗。普通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在选择降糖药物时,要尽可能选择低血糖风险小,可以降低体重(针对超重/肥胖人群),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介入治疗 大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70%),影响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才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
一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即通过开放手术把血管内的斑块剥离然后切除,再将血管缝起来。
二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即通过血管内操作在血管狭窄处放一个支架,把狭窄的血管管腔撑起来。与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