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个孩子快乐,什么都值得。
我常常给孩子买绘本,每次都去各大网店搜索获奖绘本,总觉得获奖的就是好的。但好在哪里呢?我从来也说不清。只知道读书是件好事,陪孩子读绘本能培养一下他的阅读习惯。仅此而已。读本书前,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绘本?我理解的绘本就是图画书。但我并不了解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绘本是什么?什么是绘本呢?“’绘本‘大概就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如果用英文看就更明白,Picture Book,就是图画书,就是绘本。”
因为绘本是一组图画在讲故事,画面连贯韵律的好坏,决定着一本绘本的成败。如何找出一本绘本画面的韵律?我们可以把书的每一张翻页连在一起看,等于就是讲述拆开,两页两页一张,连起来就一目了然。
引导:读者的眼睛需要被引导,就像上菜有一个顺序,才能使菜式彼此协调,互相烘托。不只每一道菜要做得好,菜与菜的组合,更考验师傅的功力和创造性。有了好的韵律,读者就能跟着创作者的引导,进入绘本的世界。就像接触的小说家,引导我们用不凡的眼光,来看世界。
Layout:通常制作绘本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做“版面设计”,也就是一般常说的“Layout”。一本绘本的成败,往往在做成layout时,就几乎被决定了。一本绘本从构思版样、草图、色稿......都要一一推敲,不仅要考虑画面本身,更要思考画面彼此的连贯性,每一张图在整体布局中的位置,过程十分细密。所以,Layout这个步骤决不可轻视,一定要全力投入,才能成就完美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之所以杰出,是因为每一个过程都不马虎。编辑和插画家一起在草图上讨论布局、细节、气氛......如何达到戏剧性的起伏?如何安排画面的呼应?文字狱图画如何取得和谐的效果?其实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读者能不能看出画面的韵律。而在于创作者能不能掌握画面的连贯性,以及能不能让读者进入他安排的韵律。就像看电影,观众未必了解导演的技巧和手法,但好看还是难看?能不能引起共鸣和感动?观众自己的感觉是很明显的。
搭桥的艺术:画插画就像建一座“桥”,来连接文字内容和读者内心。桥不仅要盖得坚固,能经得起风雨、潮汐、地震、重力......的考验,还要美丽动人,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一张插画是文本的一种延续,一种诠释,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文字的意蕴。
造型:绘本绝大部分是为孩子做的,就算有成人的读者,也是给心中还有童真的大人看的。造型的设计,要看故事的需要,不是固定的方式,就一定会有效果。
阅读的本质:一旦我们对角色产生认同,原有的价值判断、道德标准,也会在故事中跟着改变。所以,小朋友一般在故事中会认同什么?他会认同和他一样的小朋友,或是小动物。这角色跟他越亲近越容易得到认同。一本好书未必能找到最完美的解释,也未必能回答孩子的疑问。大它能提供一个“体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视点运用:
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画面与画面的连贯,必须要布置某些线索,让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读者心中的门没有打开,有再多的讯息也进不去。但是门不能硬撞,读者的心中之门并不是原来就存在,你必须轻轻敲,让们的轮廓浮现,然后顺势推开。简单地说,就像“音乐’。
故事:绘本是用图画说故事的艺术,书中的插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把故事的情节蕴涵表达出来。好的插画能让读者不用看文字,光看图也能大概知道故事在说什么。所以,绘本的故事并不只是靠文字来叙述,而是由插画和文字的组合来共同表达。阅读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它最大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快乐、感动,不见得要有什么道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累积情绪,不安、压力......不见得能找到什么原因或道理,但一定要有抒发的管道。阅读就是一个好的管道。
儿童式语言的应用:童趣不是一味模仿儿童就会得到。
文字的声音、重量、外形:
想象与逻辑的并存:想象的故事虽可天马行空,但天马如何行空?是它有翅膀,还是有其他装备?要有个道理。
用图说故事 动作第一:图要画什么才能明显地表达信息?动作。人的目光容易被什么吸引?就是在东的东西。运镜之间,动感应运而生。
配角:间接的导引,会有更强的效果。
疑问?惊叹?下一个疑问?正负、对比、冲突、戏剧性。像秋一样,丢出去,弹回来,丢出去越大力,弹回来越强劲。
寻找与发现的乐趣:平滑的表面留不住水滴,单调的图画留不住记忆。
制造惊奇:合理又合情。
用画面唤起意念:要传递一个信念或讯息,最好是描述画面,让读者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觉影像,意念自然对应而生。我们用画面来描述情景,传递给孩子,让他养成画像思考的习惯,培养他的观察力。
用细节传递主要讯息:绘本里的”布景“、”道具‘,有类似配乐的功能,可以提示读者将来的变化,可以营造故事的气氛。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生命的真相。
越荒谬越要合理化:
伏笔:直接表现就是从外应贴,间接布线才有从内而发的机会。
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做好绘本的基本心态。
背景:好的插画不只是描述“知识”,还要刻画“观察”,同时表现“感觉”。
如何将生命注入舞台:利用色彩来赋予故事生命。
呼应手法:
气氛:
意义:我们小看孩子,他就头脑简单;我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他就容易进入不同的境界。
趣味是饵:
大人出现,幻想结束:很多人以为大人的问题在于进入不了幻想的世界,其实不然,大人的问题ishi进入幻想世界以后出不来,儿童能在幻想世界和现实之间进进出出。
幻想和现实之间:用色没有固定的规则,不是暖色就一定会有热情,冷色就一定冷酷。还可运用交叉对比,使颜色突破本身的限制,产生更多的可能和感觉。绘本就是解放孩子自由的钥匙。
暗号:每一个对象都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所以在这种绘画语言中,我们会找到很多“暗号”,就像一个个有特殊意义的字母,藏在字里行间。
道具:道具的功能,就像是一种无言的旁白。一件合适的道具和人物连在一起,是塑造人物生命最有力量的方法。
韵律:好的故事,不会只给我们单向的价值观。韵律安排得当,就算只用平凡的镜头,也能把整本书的影像效果拉升到不可言喻的动人境地。
主题单纯:有了集中的主题,才能形成主干,所有趣味的片段才能串联起来。单纯和丰富没有矛盾,必须并存。
角色:创作者要能从众多的材料中,找出能清晰表达图像的东西,加以组合运用,让图像能生动地说故事。
微积分:好的绘本不只要捕捉真实的影像,更要让图像能有深层的意义,使读者的眼睛能随图像渗透到故事的核心,用肉眼感动他的心灵。
分段与组合:
双线交叉:让观众的注意力来回聚焦,张力结构就像一个在观众心中的气球,等着导演把气循着一定的节拍,逐步灌进去。
跳脱成人方式:童年有许多梦想,并不是虚构的,它的真实性,有时候比真实的世界更重要。或许我们都没有
给予童年梦想该有的地位。
跳脱儿童的形式:不只可以跳脱成人的形式,也不应该被儿童的形式所限定。
真实:文字的作用不只要传达故事和讯息,还要制造书的节奏感、音乐性,有点像乐团里的鼓手,也可以说文字与图画是在跳双人探戈,就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一本书,一个惊喜,一个新发现:在每本书中,不只有图像或句子,而是一连串互相有关联的影像和含义,让读者一次全部感受,并充分发挥阅读后所产生的不凡创造力和想象力。
书单和大奖:
1、书单
朱里.安诺《小石佛》
麦克努雪夫《美女还是老虎》
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在那遥远的地方》《亲爱的小莉》
罗伯特.英潘《马可波罗》
英诺.桑提《灰姑娘》《一片披萨一块钱》《铁丝网上的小花》
安嘉.拉茉《丑小鸭》《大熊米多力》
汉斯.比尔《小北极熊》
伊恩.福尔克纳《奥利薇》
克罗德.杜柏《甜蜜小老鼠》
雷蒙斯.布里格斯《圣诞老爸》
艾米莉《爸爸不能去度假》
阿努克.理查德《只要我长大》
莱恩.史密斯《小魔怪黏巴达》《野兽国》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王家珠《巨人和春天》
《杰克与魔豆》
德尔芬.杜兰德《卡夫卡变虫记》
朱瑟.雷夫《爱丽丝梦游仙境》
《苏斯博士》英文版
汤米.温格尔《月亮先生》
卡门.凡佐尔《强强的月亮》
大卫.威斯纳《疯狂星期二》
《当天使飞过人间》
《森林大熊》
赤羽末击《马头琴》
巴贝柯尔《顽皮公主不出嫁》
《好事成双》
安东尼布朗《大猩猩》《小熊奇兵》
玛格丽特《谁来我家》
汉斯比尔《小熊欧利找弟弟》《阿伦王子历险记》《达芬奇想飞》《我的名字叫国王》
布赫兹《莎莉要去演马戏》
托尼罗斯《我要来抓你啦》
卡洛尔《爱丽丝梦游仙境》《厨房之夜狂想曲》
温瑟麦凯《小尼莫梦境历险》
约翰席斯卡《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
莱恩史密斯《数学魔咒》《科学魔咒》《小魔怪黏巴达》
布鲁诺 莫那《雾中的马戏团》《生日快乐》
2、绘本大奖
国际安徒生大奖
美国凯迪克大奖
英国格林威纳大奖
BIB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
德国绘本大奖
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暨插画展
格林文化与波隆纳国际儿童书插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