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青羊送我的书占了我书架的一长格,都是关于佛学的一些书,我经常掸掸落在上面的灰尘,但一般不打开来看,因为很多时候自己觉得看不懂,也没有强烈的愿望要看,更多的是一份敬畏在里边。我不强求达到一种什么境界,那时那刻想哭,依赖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止自己的眼泪落下来,只有哭出来就感觉很好,所以就哭了;那时那刻想笑了,不是谁逼迫我非笑不可,只有笑出来才感到畅快,所以就自然而然笑了。
想看一本书也一样,想看才能看进去,看进去才会开心才会有共鸣有所感悟才能读懂读出兴味来。
今天翻开了朋友送我的一长格的佛书当中的一本,我想读了,感觉自己需要,就像渴了想喝水一样,我想读一读。
下午的天气有点儿雨后的风凉,我开着窗,不时有清风吹进来,头脑也清亮了不少。
独处不是孤独,是和自己相处,是有正念给自己加持,是给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机会,所以不孤独,更不会有痛苦。只有当内心有许多期待和执著得不到满足时,才会感到孤独、无聊,需要外力来给自己肯定、赞许才能读过漫长的岁月。
不知不觉中我们接受了许多观念及生活方式,我们以为这就是对的,因为大部分人这样做了且以为这样是对的,所以我们几乎毫不迟疑 就跟随其后并自以为理所当然或就该如此,天经地义。但这种盲目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观念,检讨自己的生活,看看其中有多大的合理性,又包含多少的荒谬性,而不是别人干啥我就想干啥,别人说狗屎不臭,你明明闻着臭了还说不臭,或者假装鼻子不通说闻不到狗屎之臭。
那些说出的假大空极尽恭维之能事的吹捧的虚妄之词连自己都不相信,假借古人或巧言令色、移花接木,拾人牙慧,竟然堂而皇之在大庭广众之下言辞凿凿还不自知,实在是可恶至极、荒谬之极。
眼见为实吗?多数人估计都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人。认知不够,只能被假象不断地炮轰,双眼被蒙蔽,连心也蒙尘,骨头或许也会黑掉软掉。观念会成为枷锁,感觉会成为陷阱,他人会成为地狱,自我会成为骗局。时刻要保持察觉,敢于面对真相,面对自己,不能让妄想不断来挥霍自己的生命。
他像停不下来的陀螺, 他像得胜的公鸡,一个转,一个成天扯长脖子打鸣。忙的制造各种需要奔忙的理由,听从烦恼和杂事的任意驱使;洋洋得意的每天搔首弄姿,变着花样表现自以为是的“才华横溢”、“口若悬河”,殊不知,定位不准,无明遮掩,忙忙碌碌,实在无益。
晚上能自然睡去,清晨在鸟语中自然醒来 ,是一种平常而又不平常的福报。每天的夕阳都一样。大自然给我们的足够丰富,当我们熟视无睹的时候,再美好的东西也没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忙着,一个念头,一件事就是整个世界,执著一念一事,紧抓不放,多么可恶又多么让人心生悲悯,希望这样忙着的醒来,或闲下来,看一看周遭的风景,体会一下世界的精彩和多样,体会生命内在的丰富和从容。
把心带回当下,活在此刻。知足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智慧是解除心理困惑和疾病的特效药,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给你试错的机会,唯有弱化我执,才能看见自己,客观地看待世界,不粘著一人一事,不逃避,不评判,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在平淡而又不平淡的每一天里,修心修德,爱护自己,也要看见别人的苦乐。
多么可怕的沉迷,多么顽固不化的自我折磨,无端生事的执迷不悟,我们总希望尽量满足自我的各种需求,该要的不用说,不该要的也要强要,这样以为就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岂不知,自我建立的需求越多,所受的牵制就越多,就越少获得自由,若这样继续设定需求,就会把本该有的自由都消耗殆尽,在过度的追求中最终彻底失去自由。
清晨的阳光,清凉的风,蜻蜓蝴蝶漫天飞舞,小鸟放声歌唱,我们在餐桌上享用自己亲手做好的早餐,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夕阳辉煌,褪去最后一抹嫣红,家人静静地围坐一起共进晚餐,满天星星点点闪光,祥和的夜晚就这样渡过。带着感恩的心来吧,感谢天地万物,感恩累世的福德因缘,使我们能够生而为人,拥有健康的身心来享受这美好的清晨和祥和的夜晚,来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无限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