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面对各种犯错时,总会不由自主地给自己找台阶下,人都是对自己的处境容易产生完全盲目的“怜香惜玉”。
错误的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样的错误一再去触碰而不自知,还陷于沾沾自喜的得意里,殊不知已然超越了对方的安全防线。
有时候,你以为的全情投入,以一腔热情想要去度化彼此难得的缘分,却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与不适。
千万不要将自己以为的认知无限放大。
有时候在彼此的相处空间里,不论是面对面交流,或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千万不要做那个“滔滔不绝”的人。
就像有人说“真正会聊天的人,懂得把优越感留给对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些注重内在,有些善于言辞,哪怕是你的主场,也一定要关照那些在某个角落里安静聆听的人。
也许你是在某个领域足够优秀,但是别人也未必将生活过得像一团乱麻,谁都有可以值得骄傲的小确幸,只是学会了让一切看起来都不动声色而已。
你还自以为才思泉涌,如决堤的河水滔滔不绝,却不知因为过分地控制主动权,正让你们变得越来越无法同频。
2
中国人很多时候都讲究中庸之道,凡事欲速则不达,特别是人与人的相处,那种分寸感是需要格外去考究的。
不信你可以找一个聊天记录随手翻看,你回复对方的每一句话,换作彼时的心境,是否有必要重新斟酌一下呢。
有人一定会说,哪有那么严重,只是随手的聊天而已,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再说了,谁会盯着你的字字箴言去解读有没有歧义呢,估计也没人会有这个闲工夫去关注到如此细枝末节。
只不过隔着屏幕、隔着肚皮,你怎么就能有十足的把握对方一定能100%按照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接收呢。
就像学生时代被揉成纸团的“不如意”,说话不打草稿也得要有足够的脑回路去承接接受到的各种信息。
现在很多的综艺节目喜欢玩接龙传话游戏,不同人的肢体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不同接棒者的思维模式下,完全会解读出不同的结局。
游戏毕竟只是娱乐眼球的方式,同时也让每天陷于各种压力下的人群,多了一种解压的途径而已。
不过言语的传递,却是值得我们去不断思索的。
3
就像小学生写个400字作文就差憋出内伤了一样,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为了“作文”操碎了心的家长。
其实想想,时光倒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也和孩子一样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如一位严重的健忘症患者一样,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上,有着全然的王者风范,说拍案而起就拍案而起。
却没有自省的自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没有给予他们机会去试错,将他们包裹在一个又一个人为的空间里,还自以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精神层次的丰富,结果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那份彻骨的孤独。
可怕的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我们的孩子。
当我们站在高高的位子上,不愿主动接近孩子的视线高度,你又怎么能够明白他们想要的世界,与我们所努力给他们的世界是否是同一个“美好的世界”。
巨婴式育儿绝不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产物,我们都没有给机会孩子去拥抱这世界真正的模样,又何从谈起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呢。
4
曾经旁听过小学生的作文课,老师说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放假,结果却换来台下孩子一阵阵的唉声叹气,因为一到周末就要流连于各大培训机构。
再问觉得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有些孩子从自己的可数的回忆里不断深挖,却只是寻回少得可怜的所谓“最难忘”。
老师要采集学生帮助做家务的画面,家长群里发出最多的都是洗碗的画面,然后就是拿着扫帚扫地的画面。
是现代社会重压下的必然,还是我们的过度不安,让孩子的眼眸里少了些许的流光溢彩,伴随着一声又一声不谙世事的叹息。
太多的“为了......而......”,似乎已经耗费了我们太多的心力,那些潜藏在真实与虚无之间的空隙,越来越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我们留给自己的“自由”越来越少,供孩子自由挥霍的时间更是稀缺,曾经的我们,明明可以满世界疯跑,还不去在意时间的流逝。
怎么到了我们的孩子,就变成了刻意为之的世界,贩卖焦虑的不得不长大,已然有皱纹爬满了稚嫩的眉梢。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却没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越来越压力山大的人生,就像无法扑灭的火焰山,遍寻不着铁扇公主手上的“芭蕉扇”。
5
我们将自己陷于牢笼,世间的冷暖被我们自动滤除,只留下可数的红尘温暖,聊以慰藉我们越来越孤独的灵魂。
指间流淌的情感,远远比我们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激情,看着默不作声的彼此,在寸屏、键盘的敲击下,从脚下的无名野草到宇宙外的世界,情绪的释放是如此地酣畅。
却让面对面的言语传递变得越来越艰难,有限的寥寥数语,陷入短暂的沉默,然后深深陷入自己的世界,偶尔抬头,不为看人群,只为缓解酸涩的双目。
虚无世界的不可一世,为什么在可触的二维空间里偃旗息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哪一个才是缥缈。
我想要看见你眼里的故事,你却左右顾其他,心事明明惆怅了一整个夏天,却不愿吐露半个字。
越来越蜷缩的掌上世界,也在努力寻找熟悉世界之外的领域,才能放心地宣泄自己的快乐与忧伤。
陌生人的慰藉远比熟悉的彼此,更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只因为你的世界里没有我。
数亿人的“朋友圈三天可见”,或是无法添加好友的设置,让最为真实的亲情、友情、爱情变得越来越疏离,不由自主的防备心,是信息爆炸时代无数血泪史,教给我们最生动的一课。
6
“有话好好说”的时代已经变幻成“有事线上聊”的文字堆砌,我们习惯于借助输入法的强大,以及各种突兀的文字表达,来掩饰“话从口中出”的难为。
可以聆听键盘的敲击声,却不愿意听到对方传来的语音,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日常,千年文明留下来的礼仪之道要如何去传承,更是无从谈起堂堂礼仪之邦的骄傲了。
那些被我们逐渐散落于流光的人生,难道真的只能委身于“套路”下的救命稻草吗?
明明很多人都贪恋海子笔下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都只能陷于寻常的烟火,其实面朝大海也需要柴米油盐,只是少了功名的追逐,去喂马、劈柴而已。
没有谁可以为这样的时代去定论,因为我们还活在成为“历史”之前的当下,若为了前生今世的菩提耗费过多的神伤,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不应以此为借口丢掉心中的天平,无论挚爱还是亲朋,亦或是街头擦肩而过的陌路,剑拔弩张的对手,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对待的“缘来此生”。
在可数的流年里,且须让温暖更加可期,相忘于江湖当然不及相视一笑泯恩仇来得快意。
很多时候说还是不说,不只是心中所愿,也是人生智慧的必修课,而彼此相处的机缘,更是需要揉进更多“人情冷暖”的精髓,彼此作揖谈笑落花水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