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教育,到底是批评好,还是表扬好?
阿德勒认为: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而是“虽不同但平等”。
初看到《被讨厌的勇气》中“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这一标题时,我的内心是困惑的?我知道批评不好,可为什么表扬也不好呢?
批评不好,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我就是一个再批评中长大的人。我的父母非常吝啬夸奖我,总是喜欢在他人面前贬低我。我最常听到的话是“你家孩子多好啊,不像我女儿,笨死了”。大人和我打招呼,我没有回应,那是没礼貌;被别人打,不敢还手,是胆小,无用;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是闷;喜欢出去玩,不愿呆在家里,是野。总之,在她的嘴里,我有一大堆的毛病。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我坐在家门口,一个邻居大妈和我打了声招呼,我回应了一句。只是声音轻了一些,妈妈便说:“别人跟你讲话听到没有?一点礼貌都没有!”那种指责的语气让我满腹委屈。我都已经三十岁了,孩子都上幼儿园了,竟然还要这样被指责!
在一次又一次的指责中,在一回又一回的批评中,我的价值被一点一点磨灭。我开始相信,自己没有价值。我开始认同,我是一个无用的人。也正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才不敢去争取,总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只是,我也在努力地自救,通过在旅行中解决问题来找回自己的价值,通过阅读来明白自己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有一次在听《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子》时,就说到父母喜欢说反话。他明明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他嘴里老说那种丧气的反话。当时作者付立平回应说:“2013年,正面管教方法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来中国,我们俩见面聊天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有感触的话。她说:是什么让家长有这么疯狂的想法,认为让孩子先感到沮丧,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就像您刚才讲的,讲反话其实是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这样的话其实对孩子的内驱力有很大的副作用。”
这段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当时觉得,就是这样。我的父母,还有身边的很多父母都喜欢说反话,一定要打击到孩子,不要让孩子骄傲,不能让孩子翘尾巴。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我才明白,孩子在家里不断得被打击,进入社会就会更加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我,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孩子因为夸奖太多而成为问题儿童的,反而看到好多孩子因为不断地被打击而一蹶不振,成为问题少年。
由此可见,批评教育不可取。孩子需要建立自信,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方能勇敢地闯荡世界。
那么,表扬教育不是很好吗?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这对孩子而言就是一件有益的事啊。
我教语文,课堂上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孩子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尤其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很自然而然地表扬孩子们做得好的地方,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动力。
管建刚老师专门写了一本书《一线表扬学》,就是用多种方式来表扬孩子,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对我的孩子,我也是以表扬为主。“做得真好!”“表现得真棒!”“我家诺诺真有办法!”不仅我实行表扬教育,我的家人也是表扬为主。“今天穿得好漂亮!”“真棒!”我的女儿可以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只是,我常常会担心,这样的夸奖,会不会让女儿过于注重自己外表?如果没有表扬,她会不会就不愿做一件事了?我就这样,一边表扬着,一边担忧着。
直到读到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特点。例如:“不错嘛,你做得很好”这句话赞美中包含着俯视般的语感,这会让人不愉快。我们会对孩子这么说,会对学生这么说,但是不会对丈夫这么说。“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表扬的话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而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这一番话,如当头棒喝,震得我头晕目眩。震荡之后,我才开始重新思考“虽不同但平等”的含义。
表扬别人或希望被表扬,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而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横向关系”是感谢,尊敬,喜悦,平等。那处在横向关系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鼓励。就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总而言之,就是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事情。
如何鼓励呢?
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建立横向关系,自然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而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如果能够认为“自己有价值”的话,人就能够接纳自我并建立起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记得有一回,我在做老纪布置的作业时,我的回答是:我从老纪身上学到了,对于孩子的质疑要虚心接受,鼓励孩子表达不同意见,这是孩子会思考的表现。当时老师在批改我的作业的时候,用红笔标注了一句话:补充一句,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这句话我似懂非懂,但却刻进了我的心里。到今天,读《被讨厌的勇气》,我才知道,当时的我是居高临下地俯视孩子,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参加学习的。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教育孩子,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而是虽不同但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