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真理不辩不明,信仰不疑不真。“疑”是疑问,而非疑心,它是帮助我们去深究我们所信仰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对信仰坚定不移,才不会让我们面对信仰走偏,才能让正法永驻!
印安说:
信仰是在怀疑与否定谬误之后形成的。德国思想家海塞说:“信仰与怀疑相辅相成,没有怀疑就没有真正的信仰。”
印竹说:
如同真理不辩不明,信仰不疑不真。未经疑问的信仰,容易沦为迷信;经过疑问的信仰,方能成就正信。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关于怀疑与信仰留下了很多的名言,比如培根曾说:“伟大的哲学总是始于怀疑,忠于信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说过:“怀疑是无限的探求。”禅宗祖师们也曾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里所说的“疑”指的是疑问,而非疑心。疑心在佛家是五毒之一,是并不可取的,就如同培根所说:“心思的猜疑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德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如果世界上还有比痛苦更坏的事,那么,它就是怀疑了。”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怀疑与信仰中的“疑”指的是疑问,而非疑心。
信仰是在不断的疑问中探索完成的,也可以说怀疑是信仰的必经之路。因为心中常有疑情,而当我们去解决了这疑情之后,我们的信仰便会越发的坚定。今天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位出家人写的一篇文章的节选,让大家从他对怀疑与信仰的论述中得到一些启发,让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要如何面对怀疑与信仰,文章是这样说的:
几天来,一个问题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在信佛学佛以前,我有没有信仰?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儿时,父母是我们的信仰;上学后,老师与教科书成了我们的信仰;长大后,科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又成了我们新的信仰……信仰是让人信服崇敬,并且成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的东西,并不单指宗教信仰。那么,为什么随着人的成长信仰会变呢?因为我们会怀疑,我们的心中会常生出疑问。因此,绝对没有信仰的人几乎找不到,只不过信仰的对象不同。就算是自称“什么都不信”的人,如果他的确什么都不信,那么“怀疑一切”已成为他的信仰。然,就我所知,真正“什么都不信”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的,可以说是“稀罕之物”;同样,真正能够坚信不疑的人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在真理面前都是半信半疑,或者盲信、迷信。
追究我之所以信佛、学佛,乃至出家,与我人生中先后的三次“怀疑”有直接关系。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父母兄姐的庇护下,顺利地上完小学、初中、医专,并成为一名医生,也算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在我儿时的伙伴中,也算是幸运的了。当时,我也以为美好的人生从此展开,只要我努力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就能够治愈好被病痛折磨的所有病人,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然而经过数年的行医,我真正体验到在死亡面前,即使被视为可起死回生的名医们也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他们高超精湛的医术在病魔与死亡面前无从发挥作用。可能由于看惯了患者在病痛中苦苦煎熬,临终者在死亡线上绝望挣扎,一些人也许内心不会有什么异样的反应,可此类事总是一次次震动着我的心。我渐渐心里开始发虚,对我热衷的医学开始有了怀疑——医学真的能解决人的痛苦吗?
同时,我对周围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怀疑,难道我也要与他们一样为升职而弄虚作假?与他们一样工作只是为了挣钱,有钱只是为了消费?与他们一样恋爱、结婚、生子,退休然后等死?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难道就没有别的活法?我与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但没有人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一般都认为,世上大多数人都这样生活,不这样又能如何?这是我第一次对人生产生怀疑,我再也不能安心于这种状况。于是,我试图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中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但得到的还是失望。曾经一段时间,我沉迷于《黄帝内经》《老子》《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等,但我还是逐渐反省到,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并没有减少,内心的烦恼也没有减轻。更可怜的是,当时周围没有善知识来指点我。
在一个飘雪的元旦清晨,虽然大地整个银装素裹,但我内心却是彷徨落寞。也许是我的些许善根发挥作用,也许是佛菩萨不忍众生受苦,我突然忆起以前与朋友们曾去游玩过的近千米高的一座山上,有一古庙,古庙里有位老和尚,老和尚安详随和的样子依稀印在我的心里,此刻我突然想去拜访他。我觉得,也许他能指点我呢。就这样,我独自冒雪徒步半天后,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中见到了老和尚。老和尚没说什么,只让我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老和尚交给我一本《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的书,只说:“当医生是个好职业,回去好好工作。有时间把这本书好好多看几遍,也许你会想通的。”这是我的第一次佛缘。
当我反反复复看了老和尚送给我的书,我不能不承认,佛教对人生的理解无比深刻!其中尤其让我关注的,是佛法对心灵的诠释。佛法中的心法使我无比吃惊,因为2500多年前佛陀及其弟子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已远远超过今天最高明的科学!(这是我当时的见解,因为我当时只能理解这么多!)这让我对世人所说的“佛教是封建迷信、落后愚昧”产生了根本动摇,同时对世间的所有教育,乃至一切世间法也产生了更全面的怀疑。但此时,我还不能说是对佛教产生了真正意义的信仰,因为我对缘起法甚深的法义还没有真正理解,尤其对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思想还不能真正的认同,甚至为此产生怀疑。如此,我又如何能算真正的信佛?当时我确实也未皈依佛教,这是我的第二次怀疑。
问题虽然尚无答案,但生活还得继续。我心怀疑问又回到了世俗生活中——生活似乎与以往一样。虽然我还没有真正进入佛法的大门,但我已开始留心于此了。只要见到关于佛法的书籍,我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经过有限的闻思经教,更重要的是思维法义,我逐渐地理解了一些缘起法的深义,认识到了世间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既有缘起,必有因果,缘起和因果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世人往往不能认同佛教的因果说,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认识的局限性,就像一个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只能从加减乘除开始,一开始是无法去了解微积分的。同理,我们对缘起因缘法的认识也只能随着我们对佛法修学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提高。当我不断深入的修学佛法之后,在确信因果、轮回以后,一方面,我的心变得坦然,因为我已知道生命就像一条永无止境的长河,而且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我又更加迫切的要求脱离生死轮回,并进而能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为佛法是需要实修实证的,不是空口谈禅说玄。因此,我又有了人生的第三次怀疑——我真能实证佛法吗?我真能了脱生死吗?
为了解答我的这个疑问,我出家了……
今天之所以与大家分享这位僧人的这篇文章,是想帮助大家理解“信仰与怀疑”间的关系,是以如此的怀疑去面对信仰才是正确的,而不是说我们对一切充满了疑心、疑神疑鬼。怀疑是疑问,是帮助我们去深究我们所信仰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对信仰坚定不移,才不会让我们面对信仰走偏,才能让正法永驻!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