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助贷机构
什么是助贷,指的是不直接参与发放贷款,而是作为平台为借款人撮合匹配的资金方,以实现资金的融通。业内并没有对助贷机构有明确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
(1)借款人提出借款,可能是直接向助贷平台提出,可能是向助贷平台上的金融机构提出;
(2)通过助贷平台,金融机构获得借款人信息,发放贷款;
(3)用户通过助贷平台定期向金融机构还款。
对应各方的关系,可见下方流转图:
2.助贷机构的出现
2.1.对平台而言
首先,监管规定,想要放款,需要有小额贷款牌照,想要在互联网上放款,需要有互联网小额贷款牌照,假如一家公司不具备自营(自己直接放款)的资格,即:①没有牌照;②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或者成本较低的第三方资金(可能来源于ABS、同业拆借);③没有积累比较成熟的风控模型以及良好的贷后管理机制;等等。但又有一些流量优势,想将流量变现,进军消费金融行业,赚一波热钱,那么它可以尝试走助贷模式。
如上所述,并不是任何平台都能成为助贷机构,合格乃至优秀的助贷平台还需要具备以下优势:
(1)流量优势:只有依托本身已有的流量支持,才能为入驻的贷款机构导流,进而分佣,将流量变现;
(2)场景、获客优势:光有流量不够,得能从自身流量中筛选出有实际借贷需求的用户,并在合适场景下帮助用户推荐贷款。其实也就是在某一细分领域通过特定场景切入用户,比如某电商平台多通过信用分、电商订单等数据评估用户,从内部流量筛选出优质且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
(3) 技术优势:助贷机构本身往往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尽管只是助贷,但为提高用户价值,均会通过大数据风控管理等技术手段,有效识别借款人的信用,建立黑白名单,降低合作机构的放贷风险,提高用户价值,如卡牛贷款。
(4)贷后管理优势:实际上,有些助贷机构并不对贷后进行管理,贷后均由合作机构各自管理,毕竟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并不希望助贷平台获取他们贷后的数据。但也不缺一些深度合作或者本身贷后管理能力不足的金融机构,会授权助贷平台对其贷后进行管理,包含催收。
2.2.对用户而言
(1)基于助贷平台所在的细分领域(信用卡管理工具、分期商城等),根据用户在平台的数据推荐符合用户预期的贷款产品,比不依托数据而言,推荐得更为精准;
(2)汇集多家贷款平台,平台利息、额度等可直接对比;
(3)某些助贷平台为提高用户转化,会复用用户资料(用户申请一家贷款产品后,后面再申请其他贷款产品时,原先的资料可直接复用,省去用户重复操作;
(4)贷款记录统一管理,还款方便快捷。
3.助贷结算模式及策略侧重
3.1.CPA
结算模式:CPA,即激活数*单个激活用户提成。这里的激活数又有所区分,有的贷款机构是按注册手机号区分,有的是按进件数区分。当然后者比起前者,单个激活用户提成要高一些,毕竟提交进件待审核通过后,对于贷款机构而言,已经能带来收入了。
CPA这种结算模式,在H5导下载、H5全流程、API接入三种方式中都比较常见。
(1)H5导下载中,激活数是按注册数计算。
对于贷款机构而言,主要是用于自身APP的拉新引流,因价格低,用户的资质是无法得到很好保证的。
对于助贷平台而言,只需要手机号码能通过贷款机构的撞库(与贷款机构的老用户、黑名单用户匹配,确保用户为新用户且不在自己的黑名单中),且能通过验证的手机号码均可以走这种结算模式,因此这种贷款机构获得的用户,一般都是不符合助贷平台上其他深度合作贷款机构风控初筛条件的垃圾用户(当然,对于贷款机构而言 ,还是一个正常的用户),给助贷平台贡献最后一波价值。
(2)H5全流程、API接入中,激活数是按进件数计算,常见的贷款产品有小赢卡贷。从产品曝光,到用户注册,再到用户进件,是一个漏斗转化,每一步的流程转化,都将决定最后的收入。
助贷平台在流量曝光率上,会有以下几个流程处理:①匹配自身平台的风控初筛,包含是否命中黑名单等;②与合作贷款机构进行撞库,包含识别是否新用户、是否未授信过(部分贷款机构不支持多端授信)、是否命中黑名单等;③贷款机构提出的风控初筛规则,包含用户基本条件、信用卡网银数据、运营商数据、通讯录数据等,前提是助贷平台已经积累了用户这些数据。
在提升转化率上,注册转化率(注册数/曝光数),平台侧统一收集用户手机号(手机号对贷款产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见过一些平台为更好支持自身助贷业务,已经在新用户注册流程或者老用户使用流程中强制用户提供手机号),再与合作贷款机构联合登录(将手机号传给贷款机构),降低用户操作成本;在进件转化上,若是API对接流程,则助贷平台需要在进件流程中做优化,并需要活动运营,带动用户的进件量。
3.2.CPS
结算模式:CPS,即销售金额*提成百分比。这里的销售金额指的就是放款金额,有些贷款机构对首贷与复贷还有区分,对应的提成百分比也不一致,一般常见的提成百分比有1%~3%,具体见商务谈判。
CPS一般多用于H5全流程和API接入,涉及到放款金额提成,助贷平台会额外关注放款金额,对应的分为两方面:
除了前面提到的常规流程转化步骤外, 还需要保持风控初筛与贷款机构高度契合(高授信额度才可能带来高放款金额)、运营活动刺激用户在授信后申请或者签约提现;
而至于最后的放款金额,实际是由贷款机构决定的,可能因为行业政策原因,可能因为贷款机构本身风控策略原因而有所调整,这些属于商务谈判内容层面的,在产品层面其实可做的不多。
3.3.CPA+CPS
前面两种结算方式一起使用,若用户在贷款机构上进件,但审核被拒,则按只按CPA结算;若用户放款成功,则按CPS结算。
3.4.分润模式
曾经与某保险公司合作过一款信贷产品,其结算方式采取的是分润的形式,具体公式可见下方:
[承保借款本周期内有效用户实收服务费-承保借款本周期应还本金*0.4%-本周期内发生的催收费用-本周期内甲方保险理赔且逾期天数大于90日但未成功追偿款项+本周期内追偿历史坏账款项-上一周期按公式计算的服务费数值绝对值]*20%
上述公式如计算结果仍为负数的,则仍无需支付服务费,且在计算下期技术服务费时仍需扣除负数服务费数额,直至结果为正数时,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
(1)说明:无其他资金成本
(2)承保借款本周期内有效用户实收服务费:每期的利息费用
(3)承保借款本周期应还本金:本期应还本金
(4)上一周期按公式计算的服务费数值绝对值:上一期的总费用若为负数,需在本期再扣除
这种方式,就助贷平台而言,相比前面几种结算方式,不确定性会更高,当然,如果在风控上管理得当,且合作机构又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也可以尝试运营一段时间,总体效果应该也不会很差
3.5.小结
会发现,从助贷结算模式上的变化,助贷平台似乎最终都是要适应贷款机构而调整的。贷款机构从早期的单纯要量,到后面更加注重用户质量、以及按放款金额提成方式结算,都表明了贷款机构发展成熟后,获客策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理念的调整优化。
4.说在最后
作为助贷平台,作为流量方,不管是按哪一种方式结算,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那就是UV价值(单用户在贷款机构带来的收入价值)。
在早期,通过UV价值的比较,可是决定了贷款机构在助贷平台能获取多大的用户流量;到了中后期,由于监管政策以及平台自身策略的调整,助贷平台在衡量贷款机构时,在UV价值外,也开始加入产品合规、贷款机构品牌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