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个重庆姑娘看了我的文章,随后要我推荐几本书给她。我说你这可难倒我了,众口难调,我也不知道你喜欢哪类,打算往哪个方向发展。 她说只要你觉得可以的都可以给我推荐推荐。我思索良久,还是毫无头绪,不知推荐什么。
先说说读书是怎么回事吧。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我查过了,出自汪洙《神童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也算读了几本书,说是读书人也不算过分,但我要说,这句话是错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而是它确确实实是错的,尤其是前半句,简直说得太过分。但汪洙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古代有“四民”,等级从上到下依次是:士、农、工、商。“士”就是读书人,地位非常高,非常受尊重,因为封建时代是官本位社会,而“官”都是从读书人中选拔,所以相对的“士”的地位也就高了起来。在这样的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汪洙才会说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话。但在我看来,不仅在现在,哪怕是在封建时代,这句话也应该是错的,应该受到批判。因为科举考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人才选拔方式,千篇一律只注重被选拔者的文化水平,而且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没有做到量才而用。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又有点过于注重经济,商人的地位未免又有些太高了,而一些学者、文人、艺术家的地位又未免太低了,这都不是好现象。事实上,任何时候,各行各业应该都无贵贱高低之分,理应平行发展,各行其道。
而读书它究竟好不好呢?当然好。但绝对没有好到可以藐视一切的程度。事实上在我看来,带有目的的读书都是卑鄙的,那些为了考重点大学挑灯夜战的都是傻逼。读书它应该是一种活动,和看电影,踢足球一样,是一件能让人开心的事情。一种让人开心的活动它应该是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强迫别人读书无异于强奸。至于人才的选拔,则应该提供多种多样的途径,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自己想要的方向。而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比如中国的高考。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是开心,是快乐。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的读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高”的,天大的道理说不过我喜欢。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同样只有一个标准——让你开心的书。你让我推荐,我没法推荐,因为这是很私人的问题,第一,我不知道你care的那个点在哪,我喜欢《金瓶梅》,你要看吗?第二,我不知道你的接受程度有多少,《资治通鉴》好啊,你看得下吗?
所以那个重庆姑娘的问题我打算这样回答:去书店,随便瞎逛,看到顺眼的抽出来翻两页,不喜欢放回去,喜欢的拿去收银台,买单。就像找对象,看上了,喜欢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