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呼吸放松紧张的部位,这句话有非常深的智慧。这两天我对它有新的认识。
我经常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睡着,上周五的晚上我非常疲惫,向心理活动小组请了假,因为头一天跟一位心灵受伤的小妹妹语聊到半夜,晚上没有睡好。于是当晚8点多我已经洗漱完毕,盘坐床上开始冥想,感受身体混乱的气血慢慢沉静下来,觉知头脑里飞速略过的各种念头。一个多小时后,身体恢复了一些精神,头也没那么昏痛了,就躺下等待入睡,但是心里感受到一股焦躁。大脑判断可能是生理期将至情绪不稳了,为了避开这种难受,打开手机播放李健的歌。他的声音干净悠扬,总能安抚我的心,然而那天就是焦躁不宁。我关闭手机,开始面对这个焦虑,感受到头部,颈部,背部和肩膀都很紧缩。我深深地呼吸,同时想起了那句话“用呼吸放松紧张的部位”,就一边感受一边深呼吸放松,从头到脚,哪里感受最强烈,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慢慢的,也许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身体基本放松了,我体会到那个焦躁原来是一股能量在体内窜动,它已经集中到头部,在头颅深处有很强的存在感,一股紧绷绷的胀胀的感受,我继续深深呼吸放松,那个能量自己在向下移动,头颅内靠后脑的位置传来细微清脆的啪啪声,就像小雨点落到伞上,还有靠近双耳的位置,陆续零散的响起这种声音。在约四年前打坐时也遇到一次这种现象,所以并不惊慌,我隐约知道这是气机通过原本不通畅的脉产生的自然现象。在静静的呼吸中不清楚时间的流逝,直到头部完全畅通了,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我后知后觉的想到,瑜伽修行中,呼吸特别重要、贯穿所有体式和冥想,原来还可以用在任何身体感受上,甚至内心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对呼吸的专注慢慢削弱。
在8月底意象心理学的深度体验课上,赵燕程老师教大家在情绪超过能控制的范围时(5分以上),就安住于呼吸,而情绪会自然回落。当时我们问她是什么原理,她回答因为一切无常,它不会一直在那里,除非你跟着它走或是用抗拒托着它。那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但是回来并没有很好的落实。果然是功夫深不深,要看悟道有几分!表面的理解不能真正用上,真用上肯定是真懂了,是为知行合一。
我感到各种不同的类别在用共通的法则修持,能摸到一点呼吸的门道了。从前看过南师怀瑾的《呼吸法门精要》,还有道家李伯瑾先生的《呼吸之间》,都只能用头脑理解一点字面意思。而打坐如果观呼吸,也变成控制呼吸,反而很不自然,所以跟呼吸这件事从来都是各管各的,不曾相合过。是时候重新观呼吸了!
现阶段先和练习山式站立一样,随时想起就随时提醒自己身体的紧张,用呼吸来放松,用呼吸连接意识和身体;随时有情绪,也随时保持对呼吸的觉知,用呼吸连接理智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