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虽然我们减少了和一线教师线下交流学习的机会,但是却增加了更多自己站上讲台,完成一整堂课的别样挑战。在这周无论是我自己站上讲台完成《认识年月日》一课,还是好朋友梦子在讲台上讲授《认识方程》,亦或是今天的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一文,都让我对基础教师的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除了基本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研究者之外,老师还是课堂的导演,组织管理着一堂课的进行与发展,让学生们充分融入参与到课堂活动。
周一的《小学数学思维方法》课中,我成功地将顾志能老师的课堂搬移到我们教室。通过课前一系列的准备学习,视频模仿,内容熟悉,让我真正讲课时整个课堂井然有序。根据课前构思好的课堂结构顺序:回顾旧知、同学分享、小日历引入、提问思考、师生解答、做题巩固、视频学习到最后的总结。一切都十分巧妙,紧凑合理。就如同我是“导演”一般,带着学生们完成了一部小作品,所有的“演员”都准备就位跟随着我的节奏思考着,师生一同完成了所有的环节最后作品完美结束。
再者是梦子的《认识方程》一课,我认为该“导演”的构思排版以及课堂设计都更胜一筹,处处都有教学设计。课堂伊始,小导演便将我们分成四组进行分组式教学,同时让每组想一个名字并派人写在黑板上,这个环节不仅仅展现了同学间的合作互助、智慧勇敢,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积极的竞争意识。之后便展开教学,小导演声情并茂地演示着,无论语气语调亦或是行为动作都带有小学生应有的天真烂漫与好奇求知。同学们也积极配合着演出,虽然我们都是大学生,但面对“加分”的激励下依旧热情不减,都在热烈思考疯狂举手,争着抢着为自己小组加分。我想,身为小学生的热情应该更为高涨吧。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鼓励,整个课堂也在欢声笑语中结束。这种教学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给孩子们更多的展示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们在配合表演中勇敢表达自我,不惧不畏大胆讲出自我想法,积极投身课堂,思想活跃,这是知识的盛宴。
其实,这样的课堂比老师单纯输出知识点有趣的多,同时学生们的记忆点也会更多,效果自然是绝佳的。但要当好一名导演可绝非易事,一部优秀的影片需要反复琢磨钻研,课堂亦需要老师提前构思准备。让这堂课还未开始便以在你脑海上演了三四五六遍,小到字词的打磨,学生的刁钻提问,这些都要提前想好应对措施,这样事事巨细后再搬到课堂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应该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兴趣点,让学生融入课堂,配合导演完成演出,寓教于乐,在玩乐嬉笑中亦收获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