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们的假期马上就要到了,在我写下这些字后的三天便是六一。市场上估计会有很多出彩的儿童节活动即将在节日当天爆炸,朋友圈即将充满用刷屏过节的大人。
小时候没有正经的过次儿童节,反倒是成年后因为知道这个节日,便用很多形式惦念这份童趣。
02
前段时间追一部韩剧,叫《我的大叔》。很俗的一个名字,本以为是一部大众化的偶像肥皂恋情剧。冲着主演去看了,没想到一直追完。这部剧从两个不同年龄层的人物讲述丧生活下的挣扎、复盘、以及互相治愈。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面对即定现实的同时又在寻找一个支点,一个能将现实与愿念进行平衡的支点。
大叔代表着大部分的责任家长,懂事大人,倾尽时间、金钱、沉重的奔走于生活的诚实无期囚徒。
志安因为无法摆脱的原生家庭衍生的系列问题,不得不在她年轻的肩膀上肩负生活的重担。
二者的相遇,因为互相懂得而难过,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开始推动现有的状态,进而打破这层囚牢。
女主采访时说道,这部我的大叔可以理解为我的大人……也许在看过后你会恍然大悟,每个人都会成长为大人,只是早晚的问题。
03
而基于这部剧,我想延伸的是关于自我养育的主题。
在我们有家长们庇护的时候,所谓的成长更多的是生理上以及父辈引导式的长大,这个也就是常说的原生家庭的环境造就很多你的性格养成、生活习性乃至世界观、价值观。
而更多的时候,没了我的大人的时候,我们会忽略掉我们自身会变成大人和小孩的双重身份。
04
假设我们把心里的自己当小孩养育,作为大人的我们又该担起什么责任。
一开始想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脑海里面闪现《24个比例》,还有很火的韩剧《kill Me Heal Me》,多重人格的人都会在心里住很多种角色,只不过这些角色是不同时期的创伤影射出来的人物。
而我这里提到的小孩,是在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开始,一个自我便出生的小孩。作为自我养育的父母,从这一刻开始得为他/她担起整个的责任。
05
《我的大叔》中,志安是一个活了“亿万岁”的大人,一个能用最狠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的社会人。只是在大叔的眼里,一个躲在黑暗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小孩”始终住在志安的心里。在一段时间里,大叔开始关注这个孤独的“小孩”,开始用大人的方式,为“小孩”遮风挡雨。
大叔帮忙处理志安奶奶的疗养院,还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处理奶奶的丧事。在那一刻,志安的小孩应该是彻底从角落走了出来。
从某种程度来讲,志安的“小孩”是一直关在阴暗处,因为大叔的出现才开始出走。
而剧中的大叔,在他和妻子歇斯底里的发火挥拳捶破房门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他的“小孩”才出生。
剧中有很多次单独刻画大叔的喘气声场景,一种仿佛没有换气的长时间段的呻吟。如果那会儿的大叔已经有了养育了一个自我“小孩”,是否切换一下角色会减负许多。
大叔有母亲需要赡养,有兄弟需要辅助,有儿子需要养育,还有跟成为自己领导的后辈出轨的妻子……看似平静的日常,从不表达自己的大叔每天如时钟般固定的游走。
后来出现了和自己很像的志安,因为懂得对方才感受到自我的压抑。长期的忽略自我“小孩”,仿佛内心的难产,最终还是痛苦的让他呱呱坠地,虽然来的有点晚。
06
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人,这个人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人,而是我们长期忽略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人。他就是我们自己在一定的时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并且亲自花费精力养育的一个自我。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大人和小孩并行的存在,只是我的大人是什么时间意识到我的小孩的到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