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这本书里,阿太是个配角,觉得阿太很有安慰人的本事。在《命运》里阿太是主角,阿太活了99岁,99年的故事都可以汇聚成一部史诗了。文字其实挺质朴的,就好像在记录每个人的生活流水,于是这长长的故事,我就读啊读,笑了又哭,仿佛跟着在泉州的一个海边渔村活了一生。
故事开篇即以阿太的口吻,倒叙她漫长而波折的一生。阿太自小便生活在福建闽南的沿海小镇,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海为生,信仰神明,对命运有着既敬畏又抗争的态度。九岁时,阿太便开始跟随母亲烧香问卜,十五岁时被神婆预言“到老无子无孙无儿送终”,这一预言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她的心头。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放过她。阿太嫁给了神婆的儿子杨万流,婚后果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在丈夫被抓壮丁逃到马来西亚、婆婆去世的变故下,她靠着几亩田和打零工养活了一大家人。尽管如此,阿太并未向命运低头,她收养了三个孩子(北来、西来、百花),用母爱和坚韧支撑起了这个家。
多年后,阿太将孩子们送到马来西亚经商的丈夫身边,自己也曾一度前往马来西亚团聚。然而,命运的波折并未因此减少。她的妹妹为了让她生活有盼头,急于把自己嫁出去,生孩子为阿太过继,却遭遇了不幸的婚姻。阿太自己也经历了丈夫的背叛和孩子们的离世,但她始终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阿太开始参加死亡观摩团,等待着自己的离去。她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内心却异常平静。她认为生死只是一种选择,有的选择安心下地狱,有的选择向天开枪。阿太选择了后者,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命运和生命的意义。
小说的结尾处,阿太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终将生下自己的命运,我们终将是自己命运的父母亲。
《命运》通过阿太一生的经历,展现了闽南小镇几代人的命运故事和时代变迁。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等人生大事,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同时,小说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命运观: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强乐观的态度,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创造未来。
在我浙江老家也有阿太这一称呼,记得我小的时候也见过我妈妈那边的四个阿太,记得去他们家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拿出好吃的来给我们这一辈的小孩子。他们是苦日子过来的,所以非常生活简朴。如果没有我外婆家那边的阿太可能我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是不是还活着?外婆那边的阿太,在我18岁的时候告诉了我人生最开始的故事。
阿太告诉我,外婆外公一度把我丢掉,我妈生我时才17,未婚生子。我猜想或许他们不希望我妈跟我爸在一起,丢了这个孩子就当没有这段经历,女儿还能再嫁好点。当然了,我是没有去求证的,我没有去询问过他们。我阿太说,她把我捡回来,骂了我外婆,说自己当年饥荒没饭吃捡垃圾都没有把我外婆丢掉,现在日子好好的,怎么能把孩子扔了呢?然后劝我妈好好跟着我爸。我边听边哭了出来,彼时我父母已经离婚,阿太跟着我一起哭,这就是命运吧,不是这样被扔下就是那样被扔下。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阿太,当我知道这件事以后,确认了从小妈妈就不怎么爱我这种感觉是真的。
读过很多很多的故事,我知道世界上的人很不一样,总的来说,父母是爱孩子的,但也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孝顺的孩子。还有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却胜过血亲的爱和羁绊,比如神婆和阿太,阿太和来自东南西北的孩子。我觉得命运是与爱相伴的,有人爱,也能始终保持一颗纯粹的心去爱,就能渡过命运中的起起伏伏。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审视着我自己,一生中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或许这个问题,也只有到神明来接我走的那天,才能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