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三勤,晚起三荒”
这还是在我的小时候,我姥姥时常说的话。意思是起得早什么都勤勤快快的做完了,起的晚什么都荒废了。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脑中,而早起也就成为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学生时期,即使在高三,也很少有挑灯夜读的时候。因为我一到晚上10点左右,便会常常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所以就干脆笔一扔,盖上被子睡大觉。早晨4点起床,睡好之后的头脑清醒,开始奋笔疾书完成学业。
大学时期,6点起床,英语晨读、跑步;
毕业后,6点起床,跑步、看书、准备一份丰富的早餐;
现在,5点起床,做当天计划、学习专业技能、写作、晨读、锻炼、做家务,开启美好的一天。
早起是一种习惯,并不是刺耳闹钟响起后痛苦的内心挣扎。
我的起床闹钟是6:30,但我从没有让它响起过。晚上10点多入睡,早上5点会准时醒来,而且是瞬间清醒的那种。即使偶尔醒的晚些,也不会苛责自己。早起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身体需要多睡一会儿,又未尝不可呢。
开启高效早晨的秘诀,在于快速的安排早起后要做的事项,并迅速着手去做,不然没有目的,即使早起了,你会发现有时只是多刷了一个小时的手机而已,毫无用处。
我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离开床,然后用5分钟时间,根据早晨的时间列出要做的事情及相应的时间。然后快速、投入的去做。
早起的好处太多了,很多事情能坚持下来全靠着早起,比如锻炼、晨读、以及新专业的学习。
我的早起也带动了孩子有了早起的意愿,虽然我早起后避免吵到孩子,会在另一个房间活动。但在孩子起床后,我会和她分享早上我所做了的事情。所以孩子也愿意早起,虽然很多时候她也起不来床。这个我并不强求,她早的时候会在6点前起床,晚的时候会睡到7点半,但无论几点起,她也有着明确的目标,换好衣服、叠被子、洗漱、晨读。
从孩子幼儿园起,我就带领她一起晨读,虽然每天只有10分钟,也只是念一念诗词,但长期坚持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现在她已经无痛的背下了200多首诗词,包括一些挺长的,比如《岳阳楼记》《蜀道难》等等。
孩子自己都觉得特别神奇,她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很好,很擅长记东西,我说还是因为她每天坚持晨读的力量。现在孩子的早读已经完全不用我去带她读了,她也会安排自己的早读计划,先复习5首之前背过的诗词,再去念3遍新的。
孩子已经开始慢慢体会到了“早起三勤,晚起三荒”的含义,体会到了早起的好处,她也常常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自愿的去早起。这也是一种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