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记一个非正式访谈
1. 当初人生梦想是什么,何时诞生?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但是我的回答可能是挺俗套的。小学时一般都写过作文“我的梦想是……”。我小时候在农村乡镇一直读到初中。家里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爸妈也没有这个意识,老师基本上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也不会给你教授课外及拓展你的思维。当时小学的女老师是外乡的,需要住校。我小的时候比较乖巧,学习不错,机缘巧合这位女老师选择我陪她住校,所以我小学就住校了。当时小学在村子外面,视野开阔。但除了宿舍门前有个大灯外,没有路灯。厕所在操场的一个拐角处。记得有天女老师带我去厕所,除了手电的光亮周围黑漆漆一片。但是一抬头,看到满天的星星。我就随口说了一句“任老师,你看好多星星啊”。任老师恰好认识一些星座,然后我俩夜晚就多了一个乐趣,满天的去找北斗七星、去找猎户座,我们还看到过流星。当时就想如果我有一个望远镜是不是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都看清楚了(当时思想很狭隘,不会想到有一天能不能进入太空之类的想法)。也就是那时候萌发了我对大自然和宇宙的好奇心,想着是不是可以当一个天文学家。
初中之后我开始变懒了,懒得去背一些枯燥的知识,只喜欢物理化学数学这类需要推理的学科。生物老师是我一个亲戚,对我那是相当的“照顾”,稍一松懈第二天就会被拎到办公室去背书。哈哈~但我很感谢这位老师。老师的严加管教让我不得不多学点以防她找我“麻烦”,就是这样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搞懂了人类的几大循环系统,闭着眼睛也能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画出来。有了兴趣生物学起来就毫不费力,那时候觉得自己以后当一个医生挺好的。高中是个转折点,我从乡里考到了县一中,成绩也就处在班里的中位。一下失落了,不是班里的宠儿了,找不到方向了。一度调整不过来,成绩总是在中游打转。但是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还是不错。第一年高考毫无意外,本科落榜,专科又不甘心。所以第二年我又在市一中度过了一年高四。在这一年中遇到了几个知心的朋友,大家会一起谈天说地,会讨论明年的高考报什么专业,也会相互激励。这一年也没觉得辛苦就过来了,也没啥心理负担。2003年春天,SARS铺天盖地的来了。高考当天我们是戴着口罩、测完体温才进的考场。在疾病面前,人类展示了自己的渺小和敬畏。我又重新燃起了是不是可以去看看这种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的想法。
高考分出来后,我可以报一本,遵从了家人的建议,报了当时比较热门的国际贸易,但是第二志愿我坚持选择了生物。遭遇流档,滑到了生物科学专业。哈哈~好狗血,算是心愿达成。还是兴趣使然,大学开始穿上白大褂借助各种仪器去探索去触碰这些微小的东西,懂得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微小的东西,还有掌管生杀大权的遗传物质。读完大学不过瘾,研究生就选择了专业院所继续,经过几年的系统受训,开始觉得自己能够独立做点事情了。职业阶段就选择了公共卫生行业,成为一名小小的公卫人。虽不像临床直接和疾病打交道,但是疾控中心算是把当初想当医生和后续想探究微小世界的想法相结合了,就是可以在探究微生物感染的过程中解决临床和突发疾病疫情的一些问题。哈哈~03年SARS我在高考,17年后的今天我在用我所学防COVID-19。
这一路走来,梦想的具象一直在变化,在修正,但是一直是你心中所想去驱使你不断的向目标前进。梦想是虚无的,兜兜转转,但它从没有离开,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和狗血剧情,自己一定要坚守心中的那一份美好。
2. 计划如何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进入职场第七个年头了,常规的科研工作开始按部就班进行,不得不说我也进入职场平台期,开始波澜不惊。但从前年开始,开始接触疫情应对相关工作。我作为一颗小小的公卫人螺丝钉,哪里需要补哪里,利用我的所学做一些数据分析工作,也就是做一点“幕后”的工作,听着我们现场流调的老师和实验室检测的老师去慢慢还原事件现场,听起来和探案一样是吧。我很喜欢和这些专家一块工作,算是真正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到现场,不像往常仅停留在科研层面。也逐渐认识了自己的短板——疫情现场的研判还欠缺很多,思维还是停留在科研上。所以后续会积极参与此类事件的处置,通过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尽快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借助国外访学的机会借鉴国际同行的经验,学习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思考总结。
所以想要往高层次发展,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首先提升思维层次,眼下的欠缺,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给自己设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越具体越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其次保持良好的习惯,不拖延,高效、积极、乐观、健康,都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来保持,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具备更好发展的基础。最后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学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不思则学无所获。
3. 您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
工作、生活和反思
8-10小时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坚持每天有所收获,虽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是对自己做的不好不足的方面会经常反思,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是我日常生活的目标,不管对工作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是。
4. 如何度过闲暇时光?
在北京,工作和生活都是快节奏的,周末闲暇的时候,不去考虑工作的事情,让节奏慢下来,张弛有度,才能让自己持续保持活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放松方式:
(1)陪伴。我有一5岁女儿。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常常会问我“妈妈,红色和黄色混合是什么颜色?”之类的让我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我会和她一起网上查资料或者直接把这两种颜料混合看看是什么色。孩子高兴了,我也学到点东西。
(2)读书。这个我很惭愧,除专业内文献外,一年读书本书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是这确实是让我安静下来的最好的方式。一本书一杯茶,置身事外的感觉很好。
(3)跑步。去年从4月份坚持到现在。中间也有懒惰,有时在跑前2000米时心里还在打退堂鼓,但是坚持下来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了,跑起来轻盈了,爱上了大汗淋漓的感觉。
(4)看电影。我有和家人一块看电影的喜好。去影院频次不多,大都在自家客厅,报复式晚睡时刷一部电影。哈哈~此方式不推荐。
(5)逛街。压力很大时,会离开工作环境,找个商场乱逛一气。出了门,神清气爽。
(6)遛狗。一般都是家人代劳。但是周末的时候,会和老公、女儿带上狗狗一块去个空旷的地,玩耍一番。
5. 给当代年轻人把握机遇的建议?
这个题对于我有点大了。我自己也会为不能把握机遇懊恼。哈哈~我觉得我自己也在路上。仅从我个人的教训来讲,我觉得要注意几点:
(1)要有坚定的信念。短期的失利不要介意,谁都有低谷,但是从低谷爬起来的人才更可贵;
(2)品行要端正。一个人如果老是想走捷径,歪门邪道,即使把握住机遇走到光明大道也走不了多远。
(3)尽可能丰富的知识。在学知识阶段,书本上的知识都是通过先辈们验证的真理,只有先把这些囊入心中才可扩大自己的选择面。
(4)夯实自己。对于自己认定的目标一定要往深了挖,过硬的本领才能到关键时刻排上用场。
(5)充足的准备,适时的自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时也需要我们有自信和勇气去争取。
机遇来了,努力争取;机遇过了,调整自己,等待下一次机遇。
6. 最希望别人记住你什么?
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