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或大胜时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时刻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彼此关联的吧,有的可能是间接影响,有的则是直接影响。
想到了很久之前看的一本书【向死而生】,李开复老师在书里就提到,因为被诊断患了淋巴癌,经历了从开始的焦虑,担忧,抱怨这样的至暗时刻,到后来因为这场癌症,反倒让自己注意到了很多之前忽略的地方,让自己明白了什么东西对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调整了生活重心后,活的更加坦然,幸福。
看到这个话题,回顾了自己的过往,作为一名还在学校的研究生,自己的至暗时刻大概就是高考失利,为此大一一年都处于自责自卑的状态,而大胜时刻,是在高考失利的四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心态调整,如愿的成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这两者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关联。
#至暗时刻
记得高一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在课堂上就给我们读了一篇一个女生通过高中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考上复旦大学的故事,故事里描写的复旦大学,好美,也就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说,我也要考上复旦,去故事里提到的每一个校园角落走一走。于是放学回家就在床头贴上了四个大字“杀进复旦!”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到。是的,我的确也为此很努力,高中三年几乎没有怎么给自己放过假,利用回家路上的时间背单词,午睡比别人少睡一会儿为了多做几篇英文阅读,在最后一节晚自习前把所有科目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这样就可以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课程....结果也很明显,高中三年,90%的情况下,排名都是班级第一,稳居年级前二十 有时候可以冲进前十。甚至现在依然记得很清,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的分数,对于考复旦完全没有问题。可是,老天很捉弄人啊,怎么也没有想到,高中三年里,排名最靠后,考试最失败的一次竟然留给了高考....因为对自己期望很高,导致考场上很紧张,高考失利。
当时身边很多朋友劝我说可以考虑二战,想想还是算了,因为害怕二战额外的心理压力,如果再遭受一次失败,那个年纪的我,不知道得用多久才能从这样的阴影里走出来。于是报考了北京的一所医学校。
大一一年,看到朋友圈里那些曾经比自己贪玩,排名落后自己很多的人,高考都比自己考的好,那个时候,经常会怀疑努力的意义,会怀疑自己...后来不断去调整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去教室上自习,去操场跑步,去二教背英语,周末去爬山旅游...当时也不知道做这些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但是内心就觉得不要浪费时间,把大好青春时光要投资在正确的事情上。就这样,结交了很多积极向上的朋友 有了自己的社团,遇到了很好的老师....
#大胜时刻
到了大三要考研的时候,同班同学中很多人选择了考本校,因为安全感,大部分人不敢冒险选择考外校。虽然本科期间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当年高考滑铁卢导致的不甘心,一直隐隐的在内心回荡着,于是,这次考研,选择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备考的每一天,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考上过,但是就觉得,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哪怕最后失败了,至少我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过。备考的这个三个多月里,每天5:40起床,晚上11:30睡觉,中午趴在桌子上休息半小时,【我相信】这首歌单曲循环了无数遍,把专业课的书籍从头到尾背了3遍...
因为遭遇高考的失利,知道了心态对于考试的重要性,于是在考研前的一个周,和同学,老师去谈心,说出自己的担忧和惶恐,得到老师们的鼓励,渐渐的学会放下对考研结果的执念,调整好心态去迎接挑战。这一次的考场上,心态很从容,只是沉浸于答题的世界里,不去在乎考研的结果,初试出成绩后,排名很不错,加上本科参加很多活动以及创办英语社团的经验,复试也顺利通过了。在年初,还被教育机构邀请,在一百多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面前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要知道之前可是一个一上台大脑就空白的人。
回顾这一路走来,发现很多事情冥冥之中都有联系,如果不是高考失利去不了复旦,怎么会来到北京读书,如果不是来到北京,自己不可能结识一些只有北京才有的机构,有趣的朋友,更不会因为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这么多。人是环境的产物,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主动去选择一个类似的大环境,在其中不断的去修炼自己。感谢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的起起伏伏,这些经历让我更好的成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