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0。《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社会服务:迷惘、质疑和纠葛之第二节:社会服务的自我质疑----质疑之声与服务社会
以研究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而著称的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为:现代大学的危险是大学教师和大学外部世界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接触和联系所直接造成的后果。博克认为,大学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包含学术性的责任和非学术性的责任。学术性的责任是大学责任之根本,大学教师必须坚守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良知。给民众提供高水平的智力开发和智力资源,首要使命是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活动。博克担忧过多的参与社会会限制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自由,要求大学教师需要确立究竟应该履行哪些功能和责任,哪些应该留给其他部门做。大学教师要成为学术价值的捍卫者,维护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自身的重要性。
永恒主义教育家们高度一致认为大学教师应该是“高知识的”,且必须使“高知识的”,他们必须寻求自己的“永恒使命”,而不要为各种非自己的使命所稀释。他们对大学发展的市场化、世俗化、实用化、技术化取向表示担忧。要求大学教师关注自己承担着知识和价值判断的精神使命。纵观他们的论述,这些质疑主要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1,学术独立性向丧失和商业化的学术文化的兴起。
在以往的观念中,大学教师是最值得赞美的一个美德就是有能力和有意愿追求独立的和自由的生活。他们不是为了某个阶层而工作,而是远离任何特定的身份和利益。学术独立是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条件,这意味着我们的追求是纯粹的,是超越个人利益的。意味着大肚饿教师并不畏于某种政治的压力,无需按照世俗的嗜好来要求自己,亦无需跪拜于某个权力机构。然而,大学发展的政治化、经济化都使得大学里充满了更多的事物和人员,大学比以前有着更多的管理人员,大学教师需要做更多的文牍工作、汇报和报告等。今天,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教师为社会服务。首先社会服务增加理论以任务为导向的研究、教学和培训;其次,过多的服务课题增加了官僚主义的成本和作风;再次,学生和校外人员不断 增多,大学教师需要承担诸多的教学、咨询和评价。其实大学教师的生活并非“大众化生活”或“服务性生活”,他们更应该沉潜于人类精神和社会道德的重大问题的沉思之中。
不断强调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使得在大学内部,有关应该做什么研究,如何做以及在何时何地发表研究的传统决策。受到了科学发现及其在工业上的盈利性应用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的影响。那些通过社会合作和社会服务而获得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教授们成为大学里的富裕阶层和权力阶层。这种商业化的 学术文化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标准。关注的是受众的需要、行为的市场反应,而非学术本身的逻辑。学术的独立性和严格标准在不断地退化,取悦社会、大众和政府变成了一种风潮,向他们提供了他们满意的产品,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的满意观念。
2,学者崇高人格和道德的流放
大学是一个道德实体,它提供了人类精神的道德进步。崇高的人格和道德的理想是大学教师之生命。每一个大学教师应该是大学教师,他们应该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被政策和舆论的每一次风吹草动所左右。如今,面对市场化和功利化的冲击,这些曾经使大学教师安身立命与引以为荣的东西都变得根基不稳,那些坚守立场的大学教师被边缘化,甚至遭到嘲讽。这让我们担忧:一则是我们失去了抵制市场化、服务型自我的力量;二则是它会长出一种两种不同的精神气质,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对于那些在社会服务中表现得较好的大学教师而言,他们游刃有余、工作积极,成为社会中的宠儿。但是对于那些在一潮流中不适应的大学教师而言就感到很受挫、不快,学术界的乱象、混乱和腐败使他们非常厌恶(比如接触这次新冠肺炎的八位专家,为了名与利,置亿万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先把第一手数据发表论文),
3,实用性教学对人文性教化的宰治
在大学的传统之中,博雅教育、人文教育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它促使大学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精神存在。博雅教育是大学生活的根本性构成,它是保护我生活和社会的堡垒。如今,博雅教育、人文教化成为令人担忧的存在。社会服务推动了 实用性教学的宰制,让大学不断地向职业学院和培训学院靠近,使大学教师与职业训练师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除了改变了知识权威的标准之外,也改变了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形态。主要表现在:首先,知识局限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这种解决又局限于某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人士。其次,知识服务于实用目的,催生了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氛围。知识的有用性取代了知识的真理性,意味着知识的短暂性取代了知识的永恒性。
种种的质疑之声和大学教师的蜕化,甚至腐化的事实还在继续,它揭示了我们今天令人担忧和迷惘的生存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