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分析及策略
高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耿萍霞
背景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患有该病症往往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对建立正常人际关系产生障碍,严重者生活难以自理,轻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有时还伴随着多动和自伤等行为问题。即便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孤独症儿童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往往游离于人群之外,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寂寞,所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虽然有明亮的眼睛,却很少与人有目光的对视;他们虽然有正常的听力,却不理会别人的呼唤;他们虽然有清脆的嗓音,却不与人歌唱交谈。他们的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让孤独症儿童融入集体势在必行。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及症状
孤独症起病年龄较早,当两三岁的孩子出现一些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时,往往会被家长忽视。一方面是因为年轻的家长缺乏育儿的经验,另一方面家里的老年人往往认为“贵人语迟”导致孤独症早期不被发现,影响以后的治疗效果。
儿童患自闭症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还有后天养育条件的干扰。如果婴儿期亲人没有给予适当的关照,缺乏语言的交流,孩子就容易患孤独症,孤独症不像别的病症一样,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先对患儿的现状进行正确评估,在此的基础上制定相映的训练措施。
那么自闭症儿童有哪些症状呢?
首先,自闭症最核心的表现是跟家人不亲密,与家人没有眼神的交流,身体排斥家人,不像一般的小孩子一样喜欢腻着父母。他们没有正常的情感反应,而且存在社交障碍,他们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不会通过眼神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要求。
他们摔倒了,不怕疼,对鲜亮的颜色或者玩具没有反应,对父母不依恋,对陌生人又不感到害怕,不喜欢和别的同龄人在一起玩耍,就算在一起玩,方式也非常奇怪。比如说喜欢把别人推倒在地。很多患自闭症的孩子总是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重复给玩具排队,玩弄自己的脚丫子。他们对人没有语言的交流,只会重复或模仿别人的语言。很多孩子拒绝接受变化,比如喜欢把东西放在相同的位置,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甚至排便也要求一样的便器。一旦有变化,就会感到异常不安。而且他们会对某些奇怪的物体产生依恋,比如一只杯子,一块儿砖头,走到哪里都要带在身上。正常的孩子听到好听或者可怕的声音后都会有反应。而孤独症的儿儿童恰恰相反。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自行车,轮子,电风扇等能够旋转的物体,莫名其妙的发笑。他们特别好动,或者特别不好动。毫无缘由的会哭闹。
让自闭症儿童融入人群的策略
一、发现他的优点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孤独症儿童多一些关注。关注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细节。当教师发现儿童采用一个很得体的方法来应对他面临的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赞赏并给立即强化的行为,这不光能让儿童加深训练的印象,还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让 他们愿意与人交流。有的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方面有特殊长处,他们之中有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例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商店的招牌。看见其中有不认识的,必定要问一下别人,然后把它记住。
二、鼓励用语言表达情绪
很多孩子出现失语症,除先天的因素之外,后天的自我封闭,不和人进行语言交流也是原因之一,要鼓励孩子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让孩子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需要想法,情绪和社会。互动也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三、不和孤独症儿童正面的冲突。
当孩子发怒或沮丧的时候,少用语言引导孩子,使他们恢复正常的状态,还是可能会因为他人的语言引导而失去沟通的兴趣。这就更加重他们的自我封闭。等到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讨论这些事情,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