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1989年获得“布克奖”,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买来很久的书,放在床边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最终有空拿起书本翻看,用了五个晚上读完石黑一雄的《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Nocturnes: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他的作品短小精干,却意义深远,贴近生活,展现真正的社会现实。一个个故事没有很复杂的人物关系,但却让我们感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人物刻画上,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人物的对话。每一次的对话都让人深思,以自己主观的眼光来看待不一样的人群。虽然他的文章里充满了灰色的气息,但在每一次的对话里,对人物心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伤心情歌手》中美丽的威尼斯水城在爵士乐中缓缓地展现在眼前。“我”遇到了母亲曾经喜欢的歌手托尼·加德纳,带着激动的心情接触了“我”母亲心中的偶像。虽然岁月不饶人,但他的嗓音和着音乐依然如此动听。在接触中“我”一点点的发现托尼·加德纳夫妻奇怪的相处模式,好似很有爱又好似在闹矛盾。后来在谈话中知道托尼·加德纳奇怪的复出模式,想要复出那就一定要离婚,哪一个明星不是这样吸引眼球的吗?其实这不正是娱乐圈的现实吗?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抵不过名利场上的虚荣,以离婚,再婚作为重新复出的筹码。以这样的方式来得到重新认可的机会,制造娱乐,制造头条,一切都那么刻意,却又觉得是理所当然。当“我”和加德纳坐在小船上慢慢的驶向他和妻子住的旅馆时,一路上各个房子里不同生活的人们在“我”的眼前如一幅画卷慢慢展开。一路上“我”都和加德纳在练习着他想为妻子唱的歌,他忐忑不定的心,充分体现在他的语言中。从不舍到挣扎再到坦然,过程虽短却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人生路上我们都会在不同的十字路口进行选择,到底选择哪一条路走下去,在我们的心里各自有不同的价值观。在“我”的眼里心里,没有对“我”母亲崇拜的歌手做任何的评价,因为这是母亲的一个梦想。但在每一次的歌声里,似乎能看到不久的将来。文中流淌着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批判。
《不论下雨还是晴天》中“我”应朋友查理的邀约来到查理家。曾经“我”和查理还有他的妻子埃米莉在学校时是很好的朋友。和埃米莉更是志趣相投,同样喜欢爵士乐。后来我一直是教书先生,每天和英语打交道。而查理和埃米莉事业有成。“我”在仰望他们的同时,却又只能自我安慰的平平淡淡的过日子。查理和埃米莉多年的夫妻情感面临危机,从查理的语言中,“我”看到了他们之间的不信任,不沟通,还有被生活和事业重压下的濒危感情。查理的出差,使“我”成了他们之间的纽带,可“我”却觉得自己夹在中间不知该干什么。在“我”不小心看到埃米莉的日记本,发现自己在她的眼里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让“我”心生气愤,把那一页日记撕掉,却发现自己偷看日记在本就不对的事上雪上加霜。只好求救查理,结果在查理的指导下,做出一系列的荒唐补救措施。在厨房里煮鞋子,趴在地板上学狗咬沙发,还在最狼狈的时候被埃米莉发现,让“我”无地自容。和埃米莉激烈的谈话中,“我”一直逃避回忆过去,可当爵士乐在耳边响起,从他们再次冒出火花的谈话中,他们又似乎回到了大学时光。没有郁郁不得志,没有婚姻中的柴米油盐,没有猜疑,没有不安。当一切都归于平静时,时间和温情都在缓缓流淌,那么慢,那么静。有时候我们总在不确定的感情中猜疑,不安,最终导致我们的不作为,浑浑噩噩的将就。
《莫尔文山》中“我”为了追求理想,能写下一首好曲子。假期“我”来到了莫尔文山的姐姐家。因为不想在姐姐的咖啡店帮忙,我总是在最忙碌的时候选择了逃避。在店里遇到曾经的老师,想到的是老师曾经如何打压我,让我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留下的只有对她的怨恨。老师的不幸让我幸灾乐祸,恨不得她更惨一点,才能弥补我曾经的伤痛。其实一点小事就让“我”记恨那么多年,可以看出当年的那些话对“我”的伤害有多深。在咖啡店里遇到一对自以为是的德国夫妇,生气的“我”故意把最不好的客栈(老师开的客栈)介绍给一对德国夫妇,期望他们受到不好的待遇。后来无意中被德国夫妇听到自己做的曲子,又觉得自己介绍这样的客栈给他们觉得羞愧。从一开始的不屑到相知,一系列的谈话让“我”了解到他们现在的状况,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四处卖艺。并通过和索尼娅的交谈中,逐渐了解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曾经的理想越来越远。
《小夜曲》中“我”以为只要有才华,不管在哪都能发热发光。可在面临妻子的离去,朋友的劝说下,终于还是决定改变自己的面貌,以为整容了就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听自己的音乐。在vip病房里“我”遇见了曾经崇拜的,现在却看不起的一个主持人。在这里自己最不屑做的事在每一次为了音乐的借口中,不停地低头,每一次的妥协让“我”在追求音乐的路上越行越远。最后和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每一个故事石黑一雄都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没有结局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大提琴手》中蒂博尔在追求音乐中遇到了埃洛伊丝。埃罗伊丝是一个只会听,只会说,却根本不会拉提琴。在他们的每一次接触中,她总是在说当年自己是多么天赋异禀,只是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没有好的曲子,最后造就了今天这只会说不会做的自己。而蒂博尔却在她的空话连篇中练习他们自以为美妙的旋律。最终蒂博尔在她的指导下,一事无成,好高骛远。
每一本书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了解,我拥有不了敏锐的视觉,洞察先机的能力,更不会用精辟的语言来解说,也不会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更加没有尖锐的思想。但我却能在优美的文字中看到那淡淡的忧伤,以及人世间浓浓的温情。
很多人觉得石黑一雄的作品总是描写的过于灰色,揭露人性的复杂多样,但这样又何尝不是用一些例子,来告诫我们,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