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一行人行走三湘大地,求取真经。窗外骄阳似火,屋内春风化雨,聆听教授专家讲座如沐春风。浩浩湘江水,苍苍岳麓山,湘江之畔,岳麓山下,我有幸来到这里,聆听各位学者专家讲座,倍感荣幸。
为期两周的培训,主要学习了三个板块,大单元整合教学,整本书阅读,作文教学。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大单元整合教学
大单元教学就是整合,改变原来的单篇教学,从整体入手,研读教材,理出本单元的主题,设置贴合学生的情境,以写作教学为任务,梳理整合,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个活动围绕任务驱动,一单元训练一个语文素养,让学生确实学到本领。在整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比较,类比,整合等不同的方法,梳理出教材的异同点,带领学生用好教材,获得素养。
大单元教学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设置目标,制定评价规则,以任务驱动教学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要发生知识的迁移,是大概念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深度学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持久性理解。
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沉睡在学生记忆里的惰性知识,转化为自然知识,形成大概念,升华为专家思维。向老师举了生动的例子,现在你要开车从长沙到深圳,会怎么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开导航。假如没有导航,该如何做。看路标,问路人,可以看树叶的稠密度,判断如何前行。在前往深圳的过程中,地理人文等惰性知识显现出来,成为自然知识,迁移为大概念能力,最终抵达深圳,实现目标,完成任务。
单元整体设计,在特定的情境中,一般设置四个课段,每一课段都围绕目标进行设计,通过搭建支架,设计活动,完成任务。每一课可能有许多教学点,但是我们要围绕单元要求,根据每课的文本特质,设计活动,进行勾连,推动课段有序进行,最终学生习得的知识,在创设的情境下,感情得以熏陶,通过写作表达与交流,实现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圈点批画,动手操作,读写结合,获得历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人的追梦之路总是一路芬芳。让我们撑一支竹篙,满载一路幸福,向大单元教学的更深处漫溯。
二.整本书阅读
专家给出了整本书研读的课程框架,原生态阅读是基础,批判性理解是核心,转化性运用是保障 。读之前,搭建支架,给出前提性知识;读进去,逼自己一把,进行原生态阅读; 读出来,运用对比,关联,归类等手法进行批判性理解;读下去 ,创设情境,开展一系列活动,读写融合,转化性运用。
教师在学生读名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书面,目录,版本,小引,序言,等配件,甄选适合自己读的名著,接着制定读书的任务单,规划学生的读,然后能力爬坡,分步实施。
初读全书知框架,知晓名著所属大类,概括名著主要内容,画出名著内部结构,按先后顺序列出名著中的各重要部分,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说出名著解决的问题或寄寓的主旨。
思辨阅读育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举行一系列的活动,讲堂,茶话会,手抄报,思维导图,腰封等,让学生在书中来回穿梭,进行深度理解性。最后由读一本书到会读这一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自己要先读,才能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读书。老师要做点灯人,点亮学生读书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有期”。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是指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条险阻又漫长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目的地,成就美好的未来。
因此,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靠一时的“热”而要靠坚持的“韧”,愿老师们不断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让“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点亮语文教育的“长明灯”。
三.写作教学
提到现在的作文教学现状是“各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很多老师放着大师的作品、经典的课文不去研究,而去学习各种作文宝典和秘籍,不觉间做了“教书的贪污犯”。听了此言,我很是惭愧,因为自己好像也是这“众犯”之一。
专家提出我们语文老师要广泛阅读、深度阅读、课文细读,要将“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性知识”,不是告诉孩子“是什么”,而是交给孩子“怎么办”;他从“构段谋篇”“语言表达”“识见提升”“情感激活”“阅读与综合表达”五大板块与作文结合的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告诉我们怎样从课文里汲取写作的营养。
从教材中发现、挖掘、提炼出写作训练点,并与课内外相关阅读材料相结合,进行写作专题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应试,更能应世。
基于教材的读写结合,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学习谋篇布局,可以积累写作内容,可以学习写作技法。
《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学习一波三折的写法,《紫藤萝瀑布》学习情理开掘的写法,《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拟人构思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对比写法。学生习得方法,在写作中学会谋篇布局。
学习了《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炼主题忧患意识,开始让学生积累课文相关名句,然后给学生推荐相关时文,再推荐古今中外名句,经过这样的操作学生这一主题的积累会相当丰厚,写作时会有大量素材。
最神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邓老师提炼了六种练习点。
点面结合写景物,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先铺面,在聚焦,集中展示美景。
调动多种感官,描绘景物的行色声味。
穿插民间故事和习俗,增添故事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过渡句中,揣测的排比展现人物的心理状况,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
捕鸟的动作,再现一系列动态进程。
师生共同读书,先面后点,先学生,后老师,由全景到特写,再到慢镜头,老师读书入神时脖子拗过去的状态固化在人们的视野里。
挖掘出的训练点都扎扎实实地、持续地启发学生。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更在于唤醒。对写作训练点的研究,贵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通过教师的研究引发出学生个体对文本写作点的发现与使用。
邓老师用深厚的功力,打通了我们研究读写结合的筋脉,引领我们进入学理殿堂的大门,为我们指明了钻研精进的路径。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寻梦而行,一路追光。
有一个目标,便为之奋斗;有一个标准,便向之看齐。
四.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
弹指一挥间,半个月的培训闭上帷幕。感动愧疚不断切换,各种感慨浮上心头。
星城教育名家辈出,求取真经,度自己,度学生。各位名家从大单元教学入手,开启读整本书的大门,沉入读写结合的大海,抛砖引玉,畅谈设计,熏陶感染,淘洗心灵。
大单元教学,在大情境下,设置大任务,勾连语文要素,搭建支架,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作文,是景区介绍门票,是宣传页。大单元教学下,单篇为任务服务,截取功能片段,赏读,美读,欣赏特点,学以致用。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说起来,让学生越来越智慧,越来越灵动。
整本书阅读,初读感知,知内容;精读片段,辨思维;导读推荐,悟精神。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在阅读的路上,走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铸魂。
让我最震撼的是读写结合,听才华横溢的老师讲座,如沐春风。老师们对作文教学的践行,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储备,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打通阅读与写作,盘活知识储备,助力学生成长。各位老师的读写结合自成体系层层推进,不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设计的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人为之惊叹。
且行且思,一路追光而行。三湘大地收获满满,愚公故里践行徐徐。学海无涯,行者无疆,唯积跬步,方能致远。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